科学家陈毓川科研成就

陈毓川科研成就科研综述1965年,在江西东乡铜矿,陈毓川和唐兴信等人研究了钨在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确定了一种钨铜共生的矿床类型和含钨铁帽的成因

1974年,陈毓川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的区域成矿模式,开拓了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

此后,又赴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开展火山型铁矿研究

1979年,在程裕淇院士的领导下,陈毓川开展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在“铁矿类型组”、“铁矿成矿系列”、“宁芜玢岩铁矿”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地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四维时空中可以形成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的思想,提出了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而后,陈毓川等人从四维时空角度研究了大厂矿带的成矿规律,建立了大厂矿带的区域成矿模式,对拉么矿床、云开地区的矿床预测均取得了成功;在南岭地区建立了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5个矿床成矿系列,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概念;在阿勒泰地区建立了与海西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铁、铜铅锌、镍等矿床成矿系列

1986年至1996年,陈毓川在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委导向性研究项目和地质矿产部有关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成矿预测的理论基础,对桂北地区从中元古代到中生代的各时代成矿作用及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5个矿床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演化轨迹,提出了区域成矿谱系概念

1992年,陈毓川主持中国第二轮区域成矿规划工作,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区域成矿分析的思路,综合成矿预测技术,指导完成了二轮区划工作

2004年,陈毓川与常印佛、裴荣富、任纪舜、汤中立、翟裕生、滕吉文等院士和中国各省、区老、中、青科技人员,完成了地质大调查“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研究项目

陈毓川和王登红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组的新概念,并将其含义明确为“在一个区域性地质构造旋回中先后形成的矿床成矿系列,具有内在成因联系,组成矿床成矿系列组”,进一步完善了成矿系列概念;建立了中国214个矿床成矿系列和中国各成矿省及重要成矿区、带的区域成矿谱系,编制完成了中国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矿床成矿系列图,对12个矿种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估,完善了王世称教授提出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MRAS)

 陈毓川学术交流2012年6月6日,陈毓川应邀到江西省地矿局九一六大队作了“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和“矿床的成矿系列”专题讲座

 2020年8月11日,受广东省地质调查院邀请,陈毓川以“不忘初心,开发绿色矿业”为题作专题学术报告

 学术论著截至2019年3月,陈毓川出版专著20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1978年《宁芜玢岩铁矿》《宁芜玢岩铁矿》编写组地质出版社1987年《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陈毓川与张宏良、裴荣富等合作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8年《桂北地区火成岩系列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毛景文、宋叔和合作地质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南岭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有色、稀有金属矿床地质》与裴荣富、张宏良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3年《中国矿床成矿模式》与朱裕生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3年《大厂锡矿地质》与黄民智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5年《桂北地区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历史演化轨迹》陈毓川与毛景文等合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四川大水沟碲(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与毛景文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6年《阿舍勒铜锌成矿带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与叶庆同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7年《90年代地球科学的动向》与张之一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8年《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与裴荣富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8年《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系列、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与王平安等合作地质出版社1999年《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料远景评价》陈毓川地质出版社1999年《当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陈毓川地震出版社2000年《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图》与朱裕生等合作地质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据2021年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毓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国家图书奖二项

 陈毓川获奖项目统计表获奖情况获奖项目获奖人员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陈毓川,王登红,朱裕生,徐志刚,王世称,翟裕生,汤中立,裴荣富,沈保丰,肖克炎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