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铁镛科研成就科研综述20世纪70年代初期,左铁镛承担了冶金部首部稀有金属材料加工手册的主编任务,为此他和其他专家一起爬矿山、进工厂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中国占世界首位的钨钼矿产资源正处于严重流失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左铁镛和其他专家们一起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发展中国的钨钼深加工业,为了发展深加工业,首先要解决钨钼的脆性问题,通过反复实验和深入研究,左铁镛终于精确揭示了钨钼材料的脆断机制,阐明了加工形变和热处理参数对脆性影响的规律,同时提出了钨钼材料的强韧化途径和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
左铁镛在研究中,还建立了掺杂钨丝的“气泡强化机制”和钾泡“弥散模型”,在中国国内外率先提出了“过量钾在晶界富集是钨丝脆断的重要因素”的观点,给出了钾的最佳控制量,大大提高了中国钨丝质量和灯丝寿命
此后,这些成果在许多工厂推广应用,推动了钨钼加工制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首次实现中国钨钼加工制品出口创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发挥中国钨钼资源优势,改变“原料出口,制品进口”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左铁镛和他的团队在稀土掺杂钼功能材料的研究中,以稀土钼取代沿用百年的工作温度高、脆性大及产生放射性污染的钍钨阴极,成功制成了世界上首个实用型镧钼阴极的FU-6051电子管
该成果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左铁镛作为铝的连续挤压新技术“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提前一年完成合同任务,并以“钥匙工程”形式为企业提供整套的“技术-装备-工艺”,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这项技术也已在中国铜加工中广泛应用,并成为世界连续挤压设备工艺技术的主要供应者
2004年左铁镛从学校管理岗位退下来,投身到循环经济研究领域 ,在他的推动下,成立了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是北京高校中第一个循环经济研究院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截至2012年,左铁镛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
时间项目名称奖项名称1987年钨钼材料脆断及强韧性机理研究省部级二等奖1990年软铝加工新工艺和新装备(连续挤压)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年稀土对钨、钼性能与结构影响的研究省部级一等奖2004年新型稀土钼热阴极材料的研究省部级一等奖2004年镧钼等热阴极材料及制备技术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2007年新型军用磁控管稀土钼阴极材料研制省部级二等奖2012年面向材料生产流程的环境负荷定量评价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