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志科研成就科研综述傅恒志在中国国内首创以控制液固界面位置为基准的定向凝固稳态及非稳态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晶向三维控制技术,在中国国内率先建立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和定向组织超细化的概念,这些新颖的观点,引起了中国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凝固理论界的突破
1961年,傅恒志研制出新型高温合金,用于生产
在合金非平衡定向凝固及组织控制的研究中,提出了非平衡溶质分配的新概念
在非平衡凝固理论、亚快速定向组织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主持创建了枝胞转换及亚快速定向凝固的理论框架,开辟了单晶及定向组织超细化研究的新领域,在此基础上,傅恒志又提出了电磁成形定向凝固新技术
傅恒志先后设计了60余种合金方案,每一种方案的性能测试都要在800℃的高温下持续做6000小时的实验
经过反复筛选,在对镍铬钼钨铌合金系列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终于研制出了″无铝、钛的镍铬基″这一新型高温合金系列
20世纪九十年代,针对航天工业的需要,傅恒志教授又领导开展了对超细石英纤维加工机制和析晶性的研究,所研制的高纯超细石英纤维,被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鉴定组确认为:“其性能已相当于美国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5年,傅恒志教授承担了“单晶与定向叶片组织超细化与自约束成形综合技术”的课题研究
这一课题研究试图解决材料冶金技术上的两个重大难题:一是如何提高单晶及定向凝固技术装置的温度梯度;二是如何消除液态合金在成形过程中的污染
傅恒志教授致力于对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探索了提高定向凝固过程的温度梯度的途径,推出了超高梯度ZMLMC定向凝固方法,在实验室实现了高达1000K/cm以上的温度梯度,比德国Leybold公司生产的定向凝固设备的温度梯度整整高出10倍左右
实验室建设1988年,傅恒志创建了当时中国国内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傅恒志受聘担任河南理工大学教授以来,创建了材料物理冶金研究所
科技获奖据2020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官网显示,傅恒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奖12项
获奖年份获奖项目名称奖项名称2005年特种金属材料电磁约束成形原理和技术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9年镍基高温合金单晶晶体生长界面形态与亚微观组织控制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1996年超细定向柱晶叶片类铸件的成型机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亚快速凝固界面形态与微观组织超细化研究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3年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方法与装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0年可加工稀土钴永磁合金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 学术论著据2020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官网显示,傅恒志发表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7部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2000年《空天技术与材料科学》傅恒志、路甬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香山科学会议第211次学术讨论文集》傅恒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傅恒志院士从教60周年科技论文选》傅恒志科学出版社2008年《先进材料定向凝固》傅恒志科学出版社2005年《合金熔体及其处理》傅恒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非平衡凝固新型金属材料》傅恒志科学出版社2002年《航空航天材料》傅恒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电磁流体力学与材料工程》傅恒志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