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镜芙科研成就科研综述作为舰艇设计专家,潘镜芙成功主持设计了中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大量开拓性工作,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首次将舰对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水面舰艇,并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制作了开创性工作
在主持设计第二代新型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做到舰船综合性能兼优,实现了作战指挥自动化,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装备选型上,采用中国国内新技术成果与引进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促进了中国造船、机电、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潘镜芙在主持护卫舰电气部分设计时,首次确定在中国自行设计舰艇中采用交流电制,组织并推动了中国国内船用交流电机电器设备的试制;解决了船电交流化中柴油发电机调频调压、电动机调速等技术关键问题,护卫舰采用交流电制取得成功,为其他舰船采用交流电制作了开创性工作
20世纪60年代后期,潘镜芙在舰船研究院的支持和组织下,与兄弟研究所一起,进行舰炮、反潜系统的论证和设计,与航天部三院进行技术协调,确定舰舰导弹系统的组成与布置,确定了各武器系统的组成、功能、装舰要素和布置安装;解决了系统内设备间的精度指标分配;确定了系统内外的机械和电气接口,制订了接口协议;解决了导弹、火炮发射时火焰温度、气浪、噪声等防护问题;首次在水面舰艇上解决了舰载武器系统装舰的各种技术问题,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制,舰舰导弹系统装备水面舰艇作了开拓性工作,对驱逐舰这样的大舰,如何进行航行试验也是新问题,和海军多次交换意见后,对首制舰总体性能和武器系统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1977年,潘镜芙建议在已开工建造的驱逐舰上进行改建,以加快进度,建议得到采纳,迅速组织制定了改装设计方案,对动力装置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航速;使用了新型电子设备,提高了作战指挥和远航通信能力;加装了海上油水干货补给装置,使该舰具有远航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在参观中国国外驱逐舰,并与中国国外厂商进行技术谈判后,潘镜芙组织制定了采用中国国外引进或中国国内自行研制装备的多种驱逐舰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紧紧抓住一个中心,即提高舰的作战能力,潘镜芙认为要提高舰的作战性能,首先要在武器系统上作改进,在驱逐舰已形成单个武器系统后,要进一步将舰上武器和电子装备形成有机作战联系的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以有效提高作战指挥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和舰的作战能力
1983年,潘镜芙向领导建议先研制改进型驱逐舰,改进重点是形成作战系统,为新型驱逐规研制起到开路作用,在此基础上研制作战性能优越的第二代新型驱逐舰,在各级领导机关正确领导,各研制厂所和海军部队大力协同配合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设想成为现实,舰模成为军舰,改进型驱逐舰在中国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装备组成作战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作战能力
在设计师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型舰设计方针是:按照系统工程观点进行设计,要求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
在舰总体设计中要优选舰主尺度和线型,使快速性、稳性、适航性、操纵性、居住性等均性能优越;在作战系统设计中,要采取从顶层抓起自上而下的设计,先确定作战系统的性能和结构,然后向分系统提出技术要求,以求相互协调
潘镜芙组织舰总体、系统技术骨干,在武汉集中工作两个月,确定了舰和作战系统的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为求舰战术技术性能优越,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在装备选型上,潘镜芙提出既尽可能采用中国国内新技术成果(如作战情报指挥自动化、电子对抗等),又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国国外先进技术(如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
学术论文截至2018年6月,潘镜芙先后撰写了《新型驱逐舰研制中的经验和体会》《21世纪武器装备发展及对策研究》《水面舰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等学术论文
科研获奖获奖年份获奖项目名称奖项名称1999年新型导弹驱逐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8年第一代驱逐舰指挥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2年改进型驱逐舰设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78年导弹驱逐舰首舰“济南号”全国科学大会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