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学贯中西辜鸿铭学贯中西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不但要售票,而且票价要高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
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为一元二角,而辜鸿铭的讲演票则开价两元,却还很叫座
足见他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辜鸿铭的学问是先西后中、由西而中,辜鸿铭的装束也是先西后中、由西而中
回国之后,乃至当幕僚期间都是西装革履,后来便是长袍马褂,头顶瓜皮小帽,足蹬双梁布鞋,脑后拖着一条黄毛小辫,而且进入民国之后,他也衣冠不异昔时
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描写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
尤其妙的是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同课堂上的主人正好是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车夫队中一个特殊的人物
”辜鸿铭推崇儒家学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能言善辩,处处体现着他的机智与幽默
“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课,不能发挥他的正统思想,他就随时随地要找机会发泄”
有一次,他在椿树胡同的家中宴请欧美友人,局促而简陋的小院已够寒酸,照明用的还是煤油灯,昏暗而又烟气呛鼻,而且,这帮欧美友人也不清楚“晋安寄庐”的真实含义
于是,就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
”辜鸿铭知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
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工夫
”辜鸿铭的一番高论,还真把他的欧美友人给唬住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