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人物轶事一20世纪初

辜鸿铭人物轶事一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

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

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

在上场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e soup?”(喜欢这汤吗?)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

女士认为这个China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

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

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e speech?”(喜欢我的演讲吗?) 二辜鸿铭曾对学生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便是我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现在仍在革命

而我呢

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在保皇

”有一年,袁世凯的部下张勋过生日,辜鸿铭送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是:“残菊犹有傲霜枝

”事后,辜鸿铭故作神秘地问胡适,这副对联有什么含意

胡适笑答:“‘残菊犹有傲霜枝’,当然是指张大帅和您老的辫子了

但不知‘擎雨盖’是指什么?”辜鸿铭答:“‘擎雨盖’就是清朝的大帽子

”于是两人抚掌大笑

 三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四辜鸿铭很重视维护儒家学说的传统价值,1893年他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

宴会上,有一个外国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立即说道:“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

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大家抢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主,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五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六十岁生日,嘉兴才子沈曾植(进士出身,满腹经纶)前来祝寿,辜鸿铭高谈阔论中西学术制度,沈曾植却一言不答,辜鸿铭甚感奇怪,问他为何不发一言?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立即叫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沈曾植问辜鸿铭:“搬书作什么?”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沈曾植大笑说:“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六辜鸿铭回国后,在两广总督署和湖广总督署的幕府当了二十年的幕僚,很受张之洞的器重

可是辜鸿铭却敢拿张之洞和端方这前后两任湖广总督开涮,他说:“张文襄学问有余而聪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桥(端方)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

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真小人

”七清朝末年,辜鸿铭步入仕途,到外务部任职,官运还不错

由员外郎升郎中,再升左丞,相当于外交部副部长

但好景不长,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逊位,辜鸿铭的官也当不成了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请他到北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和拉丁文等课程

辜鸿铭对蔡元培是敬重的,在他眼里,当时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另一个就是他自己

所以,“五四运动”之时,蔡元培请辞校长,辜鸿铭也是积极挽留派,但他的理由却是:“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

” 八有一次,中日甲午战争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接触

辜鸿铭作为幕僚送给伊藤一本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伊藤早知道辜鸿铭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伊藤竟一时语塞

九辜鸿铭和胡适可谓是最大的冤家对头了,辜鸿铭蔑视西学,而胡适却推崇西学

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也多次交锋

在剧中也有双方对孔教的争论

胡适1917年刚被聘为北大教授时,作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做了一次演讲,用英文念了一句荷马的诗,结果下面也传来了一阵英文,意思是胡适先生的英语是英国下等人的发音,而嘲讽胡适的也就是辜鸿铭,这便是两人的第一次冲突

之后就是各种冲突不断

十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

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十一说起辜鸿铭,留给国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

这在北京,称得上出土文物式的一景

辜鸿铭的辫子,并不是仅仅为了复古而留

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已剪掉辫子,西装革履,一副洋派

后来人人谈论反清革命,他反而把清朝人硬栽上的辫子重新留了起来

原因很可能是“立异以为高”

当然,也符合他复古派的身份

北大的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