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祖荀北京大学的四朝元老辛亥革命成功的第二年,民国政府批准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著名翻译家严复出任首任校长
两年后,前清进士、英国留学生胡仁源接任
此时北京大学聚集了一批著名教授,除冯祖荀先生之外,还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何育杰和俞同奎等先生

在严、胡掌校时期,北京大学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把西方各门科学相继移植到北大来
冯祖荀先生刚过而立之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数学门(1919年才改称“系”)主任,着手筹建
数学门在1913年秋开始招收新生,虽然只招了两名学生,但这不仅标志着数学门的诞生,更标志着处于新旧教育体制门槛上的北京大学一步跨进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新天地
这划时代的一步昭示着:中国有了第一个现代大学数学系
要知道,数千年来都是经、史、子、集独占学坛,这个局面终于被打破了,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新体制从此发端
继数学系建立之后,现代科学的各个门类都陆续建立了起来,北京大学蒸蒸日上
别看冯先生文质彬彬,走路踱着方步,但却是琴心剑胆,在这破旧立新的战场上是位大无畏的“急先锋”
冯先生是位难得的好教授,讲课逻辑严谨,分析周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他说话一向温文尔雅,走路从来不疾不徐
他国学渊博,数学课上常有妙语惊人,古文、诗词,信手拈来,以形容数学的美与严谨
他从不照本宣科,完全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的内在思想
他的板书有时龙飞凤舞,有时中规中矩,都漂亮,令学生耳目一新,提振精神
1916年,学校在北平汉花园,即现在叫沙滩的地方,兴建楼房开辟新校舍,就是那座后来成为学校象征、举世闻名的北大红楼
冯先生在这里孜孜不倦地经营呵护着他的数学系,他的目标是真正将西方数学的整体面目介绍到中国来,他要培育大量的学生,以使现代数学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
他信奉“科学救国”与“教育救国”,并且身体力行
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连续十年
那是北大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铸成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蔡校长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学说之学府也”,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除旧布新
他一方面淘汰了一批缺少真才实学的教授和系主任,另一方面却又吸引延聘了众多一流的大学者与知名的教授来校执教,使北大人才荟萃,盛极一时
蔡校长把数学系列为北大第一系,冯祖荀先生仍然是他最中意的数学系主任
在校长的蓝图上,北大是以文、理科为重点的综合大学,必须倚重冯祖荀先生
顺便说说,数学系始终排序为北大的“01”系,其源头该是蔡校长当年的排序,留给北大的一个传统
经过改革,北京大学“学风丕振,声誉日隆”,产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成为全国高等学府之翘楚
数学系更在全国首屈一指,师资力量不断加强,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长时期在北京大学授课,讲授当时国际上新兴的“数理逻辑学”,此皆冯祖荀先生之功
风暴再次袭来,又令北大动荡不安四年
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粗暴宣布取消北大,学校遭受严重摧残
继而,南京国民政府雪上加霜,先将北大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令人莫衷一是
1929年北京大学自行宣布复校,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这所百年学府,当年就像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颠簸不定
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有过一位极为特殊的领袖,他曾是蔡元培校长的得力助手,并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他就是极具管理才能的蒋梦麟先生
在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北京大学亡校动荡之后,蒋梦麟临危受命,在1930年正式接掌北大
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整顿,设文、理、法三院,下设14个系
蒋校长在全国“海选”教授与研究人才
对于那些平庸的教授,他大胆坚决地辞退,决不姑息
他明白地告诉各院院长:“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
”蒋校长的魄力与担当可见一斑
冯祖荀先生在蒋梦麟时代仍然执掌着数学系,从严复,胡仁源,蔡元培到蒋梦麟,冯先生可谓“四朝元老”,坚守数学系
这时的数学系已经成为北大名列前茅的几个大系之一
冯先生又延揽了著名数学家江泽涵、程毓准以及原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奥斯古德加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数学系名噪一时,已经成为全国数学研究与教育的龙头,是有志于数学的青年学子选择的第一志愿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