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人物评价徐坤的小说一直都在变化中,不变的是她的语言和她用文字把握现实的能力
上世纪80年代看王蒙的小说,常常惊叹作家捕捉现实的才能,在我们看来极其普通的事件或者生活表层,进入他的小说就变得自如、有趣而富有深意,这不是一般作家所能掌控的功力
徐坤的小说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与王蒙有共通或者传承之处
徐坤总说她借了王朔的光,其实她颇有些优势
徐坤是职业文人,科班出身,博士念的就是现当代文学,每天在社科院文研所干的还是这些,外观上就给老百姓一种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概念
徐坤还有其他新生代女性作家,好像都被给予了夺回男性话语权的使命
徐坤因其强调的是文化的视角而非纯粹的性别,所以更考虑斗争进程中的策略性
如果她愿意,她会很好地把叙述者的身份隐藏起来
徐坤更喜欢搞“买一赠一”的活动,无论要表达多么深刻的寓意,她都不会忘记同时给读者一个好看的文本,徐坤式妙趣横生的想象和恣意淋漓的调侃
晶莹剔透善解人意的徐坤,常常会让你忘记了还有一个胆大包天,什么都敢去消解和颠覆的徐坤
同王朔比起来,徐坤即使有的地方更加稀奇古怪,人们也都愿意把她看作一个好孩子,至少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孩子”
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最后都不知不觉地被徐坤给教育了
无论如何,徐坤选择开始写长篇小说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事
她会给更长的体裁里面填充些什么?这个古怪精灵风情万种的孙猴子,永远都让人好奇
在新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家中,尤其在当今茫茫如过江之鲫的女作家中,徐坤是个非常独特的存在
她的小说数量不能算是多的,至少象“著述等身”之类的词汇与徐坤不怎么沾边
关于这一点,徐坤在论及迟子建时也仅仅是用了“著述等腰”这样十分好玩的说法
她还没有出版自己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没有象那些被媒体青睐爆炒的“美女作家”的幸运,可以在写作之外也能杀出一条血路来走——尽管徐坤能够尊重各种走法的自由,她自己还是小心翼翼地在自己选定的路上舞文弄墨,并且快乐欣然
作为一个既不孤独也不热闹、既不张狂也不压抑的健康的写作者,徐坤象一个古怪的精灵,无论写着怎样千伶百俐、捣鬼喷饭的文字
终不失其赤子之心
徐坤的文字不管怎样烂漫妖娆、天使其面,却始终是一双斫轮妙手,一副冷酷嘴脸,沿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崎岖小路烛幽探微,誓将洞悉人性奥秘的革命大业进行到底
在这个意义上,徐坤堪称地道的人性观察家
徐坤早期曾被批评界普遍视为王朔的同路人
众所周知,王蒙就曾经戏称她为“女大侃”
这个说法广有影响,以至于长期以来徐坤都是“女王朔”的化身
的确,在感知时代巨变、揭破事物的障眼法、拆解虚幻而糜烂的道德体系等方面,在审美格调的反讽、调侃等方面,徐坤与王朔异曲同工,得风气之先
象《热狗》、《梵歌》、《先锋》等等,在那个颠倒众生的时代里显然是躬逢其盛的
然而,这个说法却有相当可疑之处,它抹煞了事物之间的根本差异
任何一种依附于普泛认知的概括都要付出代价,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这种代价很可能就意味着独特的写作个性被掩盖被忽略,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一个写作者潜藏着的不可通约的品质就此夭折——毕竟大家都习惯了简单省事的说法,作家也难免俗啊
徐坤从一开始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深入和细致
对于那些在“公论”中已经遭脸谱化的形象和事物,徐坤一直以一种特有的耐心和勇气与之周旋,并且坚持拥抱人物与生活的多维度复杂性
譬如,即使在知识分子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动物时,《热狗》写尽陈维高的卑劣、怯懦也仍能看见他正视欲望反抗虚空、最终被欲望利用又被欲望一脚踢开的悲惨凄凉的心境
在某种程度上,徐坤是整个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学中最得现实主义神韵的作家之一,而《白话》将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经典文本
徐坤与其他作家不同,她几乎没有谈过自己文学的师承,也鲜有议论什么经典文本对她的影响——当代诸多作家都喜欢谈这个
然而,她却对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情有独钟,对他人对媒体“频频提起的总是这本书”
除了徐坤自己解释的“在它脆薄的书页里头,搀杂进了我自己的一份青春驿动和生命记忆”之外,或许还有别的原因也未可知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