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奕霖早期经历少年时的潘奕霖,是一个学业上发展有点偏科的孩子,他的数学经常不及格,但他的外语和语文却又出奇地好
追究起来,潘奕霖说,是因为在他小学时,跟着当军人的父亲从抚顺到了长沙
在东北长大的潘奕林,听不懂数学老师的一口湖南话,功课不会做,自然也不讨老师喜欢,从此恨上数学课
值得庆幸的是,在小学毕业时,潘奕霖居然考上了在湖南颇负盛名的雅礼中学
这是一所解放前的教会学校,有着很开明的办学风气,令学生可以在学习与个性上自由发展,使少年潘奕霖如鱼得水
但他还是不喜欢数学,固执地偏爱着写作
为了满足这种爱好,他竟然独自办了一份油印小报,偷得了鲁迅文章的名字叫《野草》,他自己动手刻钢板,每期印一两千份在同学中传阅
但是,一个数学经常不及格的学生,在父母和同学的眼里,就是个问题少年,这成了他成长岁月中的最大烦恼
因为,他注定要考不上大学了
而不能读大学还会有光明的未来吗?于是,他把自己的感叹写成了一篇文字叫《17岁的恐慌》,寄给了长沙电视报
文章居然发表了
这个肯定给了潘奕霖一个希望,如果上不了大学,也许可以当一个作家吧
1988年,湖南电台对节目试行改革,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星期天节目部
每个周日早、午、晚各两个小时播出,节目的形式就是“脱口秀”
台里招了一大批主持人跟听众聊天
这一年,潘奕霖曾考过中国传媒大学,在等候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他报名参加了电台的考试,结果被录取了
当中传的通知书苦等不来时,他在电台主持的《潇湘晨钟》栏目已经很有了名气
一年后,传媒大学的招生又开始了
潘奕霖跟着台里一个到考试现场做节目的主持人去了长沙的广电学校看热闹,不期然碰到了一个那里的老师
老师还记得潘奕霖,鼓励他再试试
潘奕霖动了心,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潘奕霖成功的考入了广院,成了中传89级播音系36名学生中的一个
告别学生时代,离开了母校的那一片核桃林,潘奕霖被分到了中央电台国际部,在他们那个当时叫《环球信息》的栏目里,播音员是连编带采外加播,十八般武艺样样操练的,这恰好让潘奕霖的写作功底得以发挥
第二年,他的一篇《美国人权记录》就得了台里优秀稿件的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