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奠基创业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开始酝酿中国科学院,由郭沫若负责
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由陆定一负责筹备建立科学院,恽子强和丁瓒协助,钱三强和黄宗甄参与
1949年9月,钱三强和丁瓒共同起草《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确定中科院基本框架

1949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立,为政务院下设单位,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第一任中科院副院长
1949年11月1日,中科院在北京开始办公,并将11月1日定为中国科学院成立日

1949年11月5日,中科院接收国立北平研究院总办事处及所属的原子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和史学6个研究,以及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北京的图书史料整理处所
1949年11月23日,中科院院址迁入北京王府大街9号;1950年6月23日,中科院院址迁至北京文津街3号静生生物调查所原址;1966年,中科院院址迁往北京西郊友谊宾馆北馆;1970年7月,中科院院址迁往北京三里河路52号原国家科委旧址
1949年12月16日,中科院接收静生生物调查所,成立静生生物调查所整理委员会

1949年12月21日,中科院接收西北科学考察团
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在上海成立;1955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1958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1950年3月21日,中科院接收中央研究院在上海的化学、植物、动物和工学四个研究所,医学和药学两个研究所筹备处,接收北平研究院在上海的生理学、药物两个研究所和物理学研究所的结晶学研究室
1950年4月6日,在中科院接收中央研究院办事处和社会、物理、气象、天文、地质5个研究所以及中国地理研究所
至此,中科院对原中研和北研的直属研究所接收完毕
1950年5月,首批15个研究机构及3个研究机构筹备处成立
中科院接收华北大学研究部历史研究室
1950年11月,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被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接收;1955年1月,中科院将此两研究所收回
1950年9月-1951年2月,中科院先后接收云南农林植物调查所、北研植物学所云南工作站、庐山森林植物园、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国民党政府国史馆、中国海洋研究所
与中央军委气象局共同接收徐家汇观象台、佘山观象台
1950年,研究机构改组,把原有研究机构,合并改组为17个研究所、台、馆,1个委员会,另设3个研究所筹备处
1950年,中科院开始统一与审订自然科学名词;1955年11月15日,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划归中科院领导
1951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成立
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布《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成为新中国开始研究生培养的标志
1952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成立
1954年3月,中央确立建设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国家科技体系
1954年9月21日,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不再把科学院列为政府部门
1954年11月1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设立、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中科院不再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但工作仍受国务院指导
1955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成立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
首批选聘233位学部委员
1955年8月,周恩来签发颁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
1955年9月26日,中科院石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各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开始建立各自的学术委员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