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展望未来2000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展望未来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改称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藏以生物学、医学、卫生学和药学类为主

同时,在北京大学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中,图书馆发展了23个分馆

3月,在北京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评估委员会的评估中,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被评达到A级标准,评估合格

2001年6月,完成学位论文提交系统,北京大学研究生首次在毕业时通过网络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

2002年1月,图书馆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地球科学SCI论文产出与影响的文献计量分析”完成并通过鉴定验收

5月,正式加入全球性虚拟参考咨询项目CDRS(即QuestionPoint),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的首个CDRS成员

2003年12月,完成古籍卡片目录到机读目录的回溯工作,北京大学古文献资源库“祕籍琳琅”平台正式发布,可检索到67000多条古籍和拓片元数据记录,这也是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元数据研究项目成果的首次应用

是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重新核准设立北京大学查新工作站

2004年8月,医学部图书馆正式启用Unicorn系统,自此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开始共享Unicorn系统;1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CALIS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简称CADAL)的“十五”项目建设可研报告,二者联合建设,合并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项目(CADLIS);是月,图书馆完成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包括总体方案以及数字图书馆门户、多媒体中心、用户培训中心(远程视频会议室)、读者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建设、用户统一认证、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资源存储体系7个子项目方案

2005年9月,旧馆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举行竣工及开馆仪式

至此,北大图书馆总馆馆舍面积近53000平方米,为当时中国国内单体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并在馆藏布局、服务布局以及馆舍分布上做了很大调整和改进

旧馆改造中,新增阳光大厅及穹顶设计、砖雕壁画(许智宏校长审定)、南门厅历史名人铸铜肖像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魏小明教授设计、吴志攀副校长审定)

2006年8月,与哈佛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第一届“中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共有33所中美一流大学图书馆参加

2008年,北大图书馆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09年1月,北京大学昌平园区图书馆正式移交给北大图书馆

2010年,发展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资料中心、人民医院图书馆、北医三院图书馆为分馆

2012年10月,再次延长开馆时间,自此,图书馆借阅服务时间为每周98小时,自习区为每周112小时,为图书馆历史上最长开放时间,在北京市和全国高校图书馆中位居前列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