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刀法刀法

篆刻刀法刀法,即镌刻印章时用刀的技法,前人有用刀十三法之说,实际操作中以切刀和冲刀两法为主,切刀所刻作品线条效果凝练,冲刀所刻出的线条效果流利

 明清著名篆刻家无不重视刀法,明代朱简《印章要论》说:“吾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有缓急,各完笔意,不得孟浪

” 古人镌刻印章用刀如用笔,以刀代笔,所以刻印刀又称铁笔

论印的著作将刀法分为:单刀、复刀、反刀、飞刀、涩刀、舞刀、切刀、留刀、埋刀、补刀等

也有将它分为:正入正刀、单入正刀、双入正刀、冲刀、涩刀、足刀、留刀、复刀、轻刀、埋刀、切刀、舞刀、平刀等

近代篆刻家邓散木认为上列诸刀法,有的成理,有的不成理,如果实际运用,则须因时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刀法因人而异,由于派别不同,在用刀上也有差异

清代皖派篆刻家善用冲刀,线条挺健,刀笔相融,流畅自然,线条风格流动奔放

浙派篆刻家喜用切刀,刀痕顿挫起伏,沉着痛快,线条风格生拙古朴

刀法的讲求,是印章迈进篆刻艺术时代的一大特点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