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演变1935年北京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清华大学秘密预备将学校转移至长沙
学校拨巨款在长沙岳麓山山下的左家垅(今址为中南大学)动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预计在1938年初即可全部完工交付使用
华北事变后,7月12日,日军向天津进攻

7月30日凌晨一点,日军开始向南开大学开炮
南开大学被毁,初步统计财产损失300万元(法币)
年冬,清华大学从清华园火车站,连夜秘密南运几列车图书、仪器等教学研究必需品到湖北汉口暂时保存,随时可以运往新校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战局问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校长,在庐山会议后并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暂时留在南京和上海
7月29、30日,南开大学遭到日机轰炸,大部校舍被焚毁

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9月10日,教育部第16696号令正式宣布建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0月,1600多名来自三校的师生经过长途跋涉陆续到达长沙

10月25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
校本部位于长沙城东的韭菜园,主要租借圣经学院和涵德女校
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

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临时大学综合了清华、北大、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17个学系
截至到11月20日,在校学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华学生631人、北大学生342人、南开学生147人,新招学生114人、借读生218人;教职员共有148人,其中清华73人
1938年1月20日,举行的第43次常委会作出即日开始放寒假,下学期在昆明上课的决议,并且规定师生3月15日前在昆明报到
2月中旬,长沙临大开始迁徙昆明
2月19日,师生在长沙韭菜园的圣经学院(为临大所租借的教学楼)召开誓师大会,开始搬迁过程,由于战时内地交通困难,女同学和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有男同学200余人则组织了湘黔滇旅行团,行程32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
3月18日,由于昆明校舍紧张,时任北京大学秘书长的郑天挺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蒙自建立分校的北大先期筹备人员到达蒙自
4月2日,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设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
校本部所在地现为云南师范大学
4月19日,常委会决定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办事处
4月底,蒙自分校筹备完毕
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课
6月8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关防”到校,7月1日正式启用
学校不再称“临时”,表明抗战的长期性
8月,蒙自分校结束课程迁往昆明
8月4日,常委会议决:奉教育部令,联大自下学期起增设师范学院
12月21日,第98次常委会决议,决定由三校校长轮任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本学年由清华校长梅贻琦担任
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只有梅贻琦长期留于昆明,故没有实施轮任制度,一直由梅贻琦任主席,主导校务
1939年7月,三校恢复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9月19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委会呈请教育部指拨专款,筹设师范学院附中、附小及幼稚园
1940年11月13日,第161次常委会讨论后,决定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由杨振声任分校主任
叙永分校于1941年10月全面结束迁回昆明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1984年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