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办学目的清政府举办京师同文馆的目的,据恭亲王报告,是培养满族翻译人才,以便在与外国人办外交时“不受人欺蒙”
当时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外交条款规定:中外交涉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只在三年内可附用中文
并规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为正义

因此,开办京师同文馆有着极强的“急用现学”目的
开始时京师同文馆只设英语馆,后来逐渐增加了俄、日、法、德等语言
四年后,京师同文馆开办科学馆,学习科目增加了算学、天文、化学、物理、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学等
学生修业年限为八年,前几年偏重外语,后几年增加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生有月考、季考、岁考,还有大考
对这几种考试,简单介绍下,月考在每个月的初一举行,季考分别在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初一举行,而岁考指的是每年十月定期举行的面试,至于大考则每三年举行一次
考试优等的保升官阶,次等的留馆继续学习,劣等的开除出馆
由于考试严格,学生淘汰率很高
丁韪良当校长后,40个学生很快就被淘汰掉34个
前头说了,京师同文馆的学生开始时只有10人,后来逐渐增加到120人左右
学生入学资格要求颇高,须是有科名,如举人、贡生或由此出身的五品以下、年龄在30岁以下京外的官员才能入学
学生不但公费,膳食、书籍、笔墨纸张等均由馆内供给,每月还发给薪水银10两,考试优等者另有奖赏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