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溯流求源印章一道,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
篆刻印章的鉴赏,简言之,宋元以前以时代论风格,明清以后以流派论成就,重在个人风格
作为篆刻艺术欣赏的前提,我们应遵循“深入浅出、溯流求源”的法则
我们所欣赏的篆刻艺术,从表面上、视觉上感受到的是一枚枚朱红的印迹
然而它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渊源,它集中表现了中国书法、印学学理、特殊的材质等诸多内容,而后由特殊的人枛枛有着较高的传统艺术修养以及印学修养的人充当主体,使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行为
透过印章的表面,体现出中国艺术家博大精深的审美精神与审美情感,辐射着中国艺术之魂
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要先从识别中国古文字起,特别是识别篆书字体、结构,观摩陶器花纹枛枛铜鼎器铭文枛枛秦砖汉瓦、封印枛枛竹简枛枛碑文古玺等作为提高欣赏能力的知识积累,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
因为印章的出现,最初并非因为可爱好玩,而是因为有用
从殷商交换的凭证,到秦汉时代政治权力的标志,它的功能是实用的
唐宋之际,收藏风兴起,于是出现了签藏印、斋馆别号印等,印章似乎跻身于审美领域了
印章发展到明清之际,形制日趋完善,但篆与刻还是有分工的,明代文彭的出现,起到主导由艺术家代替匠人的作用,自篆自刻,跳越了艺术创作的龙门,悠然腾身于诗、书、画之间,在操作上完成了从篆到刻一气呵成的直接创造;在性质上实现了从实用到赏玩的价值转换,从此,篆刻以纯艺术的身份参与到我国的审美历史中
可以这样认为,印章的历史,始于殷商;印学的历史则始于明代的文彭
文彭之后,我国的艺术领域中才有了一个新的独立学科枛枛印学,方才有众多的痴痴耕石的篆刻家,使印章这古老之树春意盎然
既然篆刻进入到艺术领域中,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就必须具有欣赏性,即“可爱玩”
一方好印必定要“耐玩”才行
而“耐玩”的东西不仅要美,更要有“气味”
绘画求“气韵生动”,而印将“气”、“韵”都落实到“味”上
具体的讲落实到篆与刻的两个过程之中,我们欣赏一方印章,不在乎是闲章还是官印,不在乎是吉语印还是鉴藏印,关键在于:印文、章法、刀法这些要素,因为由此可见到作者的天赋与修养功底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篆刻的欣赏要从溯流求源入手,即从了解,认识汉印开始
一般来讲,自刘邦兴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印章从风格到采用的字体,无论形式、内容变化都不大,根据近代印人的习惯,就形而论,一概视为“汉印”
汉印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表现于:1、逐渐取消了印的界格;2、印文使用了形体屈满、方正、线条平直、变化有致的缪篆
通过笔画的申张、盘回、增减、挪移、穿插、变形等不同的处理设计,把印面上没有界格的大小、长短和方园不等的印字,根据印的不同形状调理得非常妥贴
3、在一方印章中篆法是表现章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使汉印成为肥不臃肿,瘦不枯槁的形态
展现出一副布局严谨、布白匀称、虚实均衡、气势雄壮的构图
通过掌握上述汉印的特征,增加了欣赏水平,最后归纳为鉴赏三部曲,即书法、刀法、章法
概括的讲,欣赏篆刻作品,章法是关键、书法(指篆书)是基础,刀法是技巧
优秀的篆刻作品,首先在视觉上给人的印象是章法即朱白分布,文字结构与整个印文的会意贯通
从其中可以透射出作者的审美观和创造才能
可以说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家的艺术素养及悟性跃然纸上
这样的作品,其章法、书法、刀法所蕴含的内质就高,风格也就传统、独特,形式上也就耐人寻味,因而有着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