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艺术西方玻璃艺术发展两河流域孕育了世界最古老的古代文明,这里出现了最早的玻璃器皿、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城邦
介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今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可能就有人定居,这一地区孕育了众多的人类早期文明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是美索不达米亚先民燃起了玻璃艺术的第一把火
玻璃的生产与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述地区有着优质的石英砂(氧化硅)和天然碱(碱酸钠)
人们发现,这两种东西的混合物在高温中熔化后,能产生出一种光彩夺目的物质
据说这还得归功于一位陶工
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他看到陶盆里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
这位聪明而又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现,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经过一次次试烧,终于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原来是由沙子和苏打的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玻璃
苏美尔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古国,位于今伊拉克南部
苏美尔的建立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它在公元前3000年时进入繁荣时期,并逐渐影响和控制了周围的地区,到萨尔贡一世建立阿卡德王朝时(公元前2340年)文明达到顶峰
在阿卡德时期,苏美尔有着发达的有色玻璃制造业
公元前2000年后,苏美尔开始衰落,后来被巴比伦亚述吞并
伊拉克特鲁地区发掘了阿卡德王朝时期(公元前2340~2150年)的阿斯玛鲁遗址,其中有彩色玻璃棒出土,这种玻璃棒应该是制造玻璃器的原材料,主要是用来生产镶嵌玻璃器,即马赛克玻璃器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个玻璃熔块,出土于伊拉克境内的乌苏王国第三王朝宫殿遗址,长3.4厘米,宽3.3厘米,高3.8厘米,黑灰色,多气泡,是玻璃原料熔化后取出优质透明玻璃部分的残留物,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
在伊拉克又发现了乌尔王国第三王朝时期的王陵,出土了一些玻璃珠
考古学家还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现了一块公元前18世纪的泥板文书,上面记录着玻璃釉的制作方法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藏有一根公元前13世纪的螺旋纹玻璃棒,出土于伊朗一家寺院,长17.2厘米,直径1.3~1.4厘米,是用黑白两根玻璃棒加热绞合在一起后在白石板上擀成
伊拉克特鲁·阿鲁·里玛遗址中出土了公元前16~15世纪米丹尼国王时期的玻璃残片,其上饰有彩色玻璃镶嵌花纹,虽然已经破碎,但是足以证明最晚在3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先民已经能够制造精美的玻璃器皿了
科学家对大量的出土的残破玻璃器研究发现,充分肯定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玻璃的起源地,并认为当时的玻璃器存在着三种成型方法----“型芯法”、“镶嵌法”、“铸造法”
“型芯法”是先用沙和粘土的混合物做出实心的内型,然后将玻璃熔液涂满沙型的外表,并常用彩色波浪纹作装饰,冷却后将沙芯除去,玻璃容器就制成了,故又称脱胎玻璃
该工艺先是在两河流域广为运用,然后传到东地中海地区和埃及
“镶嵌法”又称“马赛克”,也是先用沙和粘土的混合物制作出实心的内型,再将许多玻璃棒切片贴在沙型上,然后加热融合形成器皿,同时也组成了图案,因而更具有装饰性
“铸造法”可分为“模浇、模压、和模烧三种
”模浇最简单,直接将玻璃熔液注入模子成型;“模压”是在玻璃熔液冷却至具有可塑性的时候,以磨具加压成型;“模烧”较复杂,先用耐高温的材料做出内、外模子,然后把玻璃碎片或玻璃棒的切片填充在内、外模子中间,高温加热后,玻璃片会熔化并且充溢其中,冷却后除去模子,加以打磨即成
古埃及玻璃是世界玻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埃及玻璃上,有着许多与现代工艺相似的装饰要素,如几何造型和几何纹样的应用
这种古今审美情趣的契合,意味着在浩瀚的古埃及文化的海洋中,必然蕴藏着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汲取的丰富养分
古埃及玻璃釉的运用远远早于玻璃器皿,可以追踪到史前时期的埃及
它的颜色大多是绿色和蓝色,蓝釉几乎不含铁,色调总有点偏绿
在石英和陶器表面上玻璃釉的方法很早就被埃及人采用了,如石英质的护身符,表面覆盖着一层蓝色或绿色的玻璃釉
这层釉虽然在漫长岁月的磨砺中碎裂了,但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古埃及玻璃釉含有6~10%石灰,15~20%的苏打,其余都是石英砂
玻璃在古埃及是比金银还要珍贵的东西
考古学家在史前撒哈拉的墓葬中,发现了专门仿制宝石的着色玻璃,可以看得出这些玻璃在形状、颜色、和质地上都和珠宝相似,是被当作家庭财富的一部分来继承和保存的,是埃及人留给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使用的
绿色玻璃在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用来模仿绿宝石,其颜色和质感几乎与绿宝石难以分辨
如果手镯上的绿宝石丢了,埃及人就有色泽相同的小玻璃片替而代之
繁花工艺和马赛克工艺大约在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开始流行
在第十三王朝的出土文物中,也有两个重要发现,一个是埃及公主的玻璃马赛克饰品,由白色、黑色和淡蓝色玻璃小方块组成了一幅画面----淡蓝色背景上的一只带有黑斑点的白色小牛
另一个是残件,是大约4厘米长的玻璃棒,横截面为正方形,其上有法老阿孟和蒂三世名字的形象文字缩写
这个玻璃棒所采用的特殊工艺起源于当时的生产实践,并且凝聚着古埃及玻璃工匠的智慧
他们将不同颜色的玻璃棒按照设计好的次序叠成一捆,这捆玻璃棒的横截面就构成了图案或文字,然后将玻璃束加热,使这些不同颜色的玻璃棒熔为一体,横截面的图案固定下来了,再把整捆玻璃束拉长,变成细长而精致的玻璃棍,最后把玻璃棒切成许多薄片
该工艺最初应用于珠宝的生产,后来用这些薄片去塑造容器,或用于器物和人像局部的拼花和镶嵌饰物
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玻璃工厂用这种方法制造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它们因工艺复杂而色彩斑斓,价格昂贵
古罗马的玻璃器皿造型丰富,装饰方法常见有三种,一是“铸造法”,即器物与纹饰直接模铸成型
二是“热熔镶嵌法”,即马赛克玻璃
三是“浮雕法”,这是一种在玻璃器的外壁浮雕写实性或装饰性图案的工艺,使玻璃器更显华丽
公元1世纪,无色玻璃比着色玻璃更为流行,因为它适合于切割和雕刻
为了改善玻璃的质地,罗马人进行了技术革新,他们以熔炉替代以往使用的烧锅,提高了熔烧温度,使玻璃液呈清稀的液态,再加上铁、铜、铝等金属着色技术的运用,产品明净透彻,颜色亮丽,极为美观
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的这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欧洲进入了近千年政教合一的教权统治阶段,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主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统治阶级通过教会垄断文化、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从属于神学,神学成为高于一切的无上权威,工艺美术因此沾染上了鲜明的宗教色彩,在教堂装饰中得到空前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玻璃镶嵌画和彩绘玻璃窗工艺
玻璃镶嵌画亦称“马赛克”,它最早出现在西亚,公元1~4世纪得到初步繁荣,工艺日臻完善
它是以大小不同的玻璃片拼嵌而成的画面,一般用来装饰建筑物的墙壁、天花和地面
工艺方法是先在墙壁上涂抹两到三层灰泥,然后画出图样,再粘贴5厘米见方呈不规则几何图形的玻璃碎片,碎片表面通常不与墙面平行,在光线的折射下光彩夺目,还可以随视点的变化产生忽隐忽现的视觉效果
玻璃镶嵌画质地坚硬,色调明快,不怕潮湿和日晒,也不宜变色
嵌片的质感与数量所产生的特殊的形、色、光的效果,使画面显得浑厚粗犷,色彩斑斓,从而呈现出其他绘画手段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彩绘玻璃窗是一种画在玻璃内侧,而从外侧欣赏的装饰玻璃,为了使图案在玻璃表面久固,必须用胶或油来调和颜料
由于绘画与观赏的方向相反,所以笔法和施色顺序不同于一般绘画,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法
彩绘玻璃的繁荣与大批教堂的出现密切相关,它是中世纪教堂装饰的一种独特方法,主要盛行于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
这两种建筑的窗户既多又大,几乎布满整个建筑立面,便于采光
先前采用的壁画和玻璃镶嵌技法,在这两种建筑结构的教堂内部几乎无用武之地,于是诺大的窗子为中世纪的艺术家和工匠们洞开了一片理想的创作空间,彩绘玻璃工艺由此而兴起
在工艺上,先在窗框中用铅条勾勒线条形成画面,再按铅条分割出的轮廓嵌入小块彩色玻璃,组成大幅画面
玻璃的颜色视建筑内部采光情况而定,淡色或无色玻璃多用于采光欠佳的建筑,图案多做几何或植物纹;采光较好的建筑,其玻璃颜色就比较丰富,多作圣经故事
尽管玻璃颜色浓浊,彩绘粗糙,透光性差,但教会更注重于表达某种思想,而并不在乎画面上的实际形象,似乎这种迷离的图象更能使人的灵魂接近上帝
到了15世纪,人们对于彩色玻璃的看法有所改变,开始重视图案而不是气氛,玻璃颜色变淡,采光更好,彩绘趋于复杂
匠师们用银来着色,描绘出金色的头发和服饰
遗憾的是,随着玻璃彩绘艺术的发展,铅条的使用不再受人重视
文艺复兴以后,这种杰出的玻璃艺术随着哥特式建筑的衰落而退出了历史舞台,更为纯净和华丽的彩绘玻璃受到青睐和广为流传,其应用也从教堂扩展到其他公共建筑和民居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