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注意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重新认识注意在人类大脑信息加工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若干注意模型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注意的过滤模型和衰减模型,它们属于知觉选择模型
这两种模型把注意机制定位于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在识别之前实现信息选择
与知觉选择模型形成对照的是反应选择模型,它认为注意的作用不是选择刺激,而是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该模型认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进入高级处理阶段,但只有最重要的信息才会引起中枢系统的反应
这两类模型的侧重点不同,知觉选择模型强调集中注意,而反应选择模型则注重分配注意
两者争论的焦点是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中的位置
注意的中枢能量模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系统的有限加工能力
它避开了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中的位置这个难题,使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实验结果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但缺点是没有揭示注意所涉及的信息加工过程
随着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生理研究的迅速发展,使得把注意网络从其他信息处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的努力成为现实
利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以较精确地测量在完成特定的注意任务时大脑各区域脑血流的变化(rCBF),从而确定各个注意子网络的功能结构和解剖定位
80年代初期,Treisman提出的特征整合模型把注意和知觉加工的内部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用“聚光灯”形象地比喻注意的空间选择性
根据这一模型,视觉处理过程被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预注意和集中注意阶段
前者对视觉刺激的颜色、朝向和运动等简单特征进行快速、自动的并行加工,各种特征在大脑内被分别编码,产生相应的“特征地图”
特征地图中的各个特征构成预注意的表象
预注意加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并不需要集中注意
特征地图的各个特征在位置上是不确定的,要获得物体知觉就需要依靠集中注意,通过“聚光灯”对“位置地图”进行扫描,把属于被搜索目标的各个特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特征的动态组装
1989年,Gray指出集中注意可以引起与被注意事件相关的神经元的同步发放,同步发放通常表现为40周左右的同步振荡
这一发现为注意的特征整合模型提供了神经生理证据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Posner把注意网络分为三个子系统:前注意系统、后注意系统和警觉系统
前注意系统主要涉及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和基底神经节
后注意系统主要包括上顶皮层、丘脑枕核和上丘
警觉系统则主要涉及位于大脑右侧额叶区的蓝斑去甲肾上腺素到皮层的输入
这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可以分别概括为定向控制、指导搜索和保持警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