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第一期太武帝(424~452)晚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北魏的统治开始衰弱
文成帝(452~465)继位,马上颁布恢复佛教的诏书,诏书中特别强调佛教“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开演正觉”
恢复佛教是为了维持北魏政权,这是极为清楚的
接着,文成帝就“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
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
兴光元年(454)秋,又敕有司在京师(平城,即今大同)“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即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和文成帝自己)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
文成帝以其帝王形象为蓝本雕造佛像,一方面为了祈求他们自身的安全和冥福;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显然是在继续利用太武废佛(446)以前,佛教徒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欺骗手段,妄图借此缓和人民的反抗
公元460年,云冈石窟开始雕凿
《魏书·释老志》记录了开始凿窟时的情况: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携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这五座佛像,当是前不久五级大寺铸像事件的一次重复
这次重复的工程远比五级大寺为巨大,反映了以文成帝为代表的日益虚弱的北魏统治集团,求助于宗教的需要更加迫切了
昙曜为皇室所开的五所洞窟——“昙曜五窟”,即今云冈石窟中的16~20窟
文成帝恢复佛教后,昙曜为皇室造窟,选择三世佛作为主要题材,除了上述政治原因外,同时也有意地针对废佛前流传胡本无佛,“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接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的言论,而大力宣传佛教源远流长,所谓“释迦前有六佛(过去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当今佛),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未来佛),方继释迦而降世”
昙曜这后一目的,是和他在462~472年间,在云冈一再翻译自三世佛开始的佛教历史《付法藏传》的工作相配合的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北魏佛教特重禅法,太武废佛之前,凉州高僧玄高“即达平城,大流禅化,伪太子拓跋晃事高为师”
昙曜也向“以禅业见称”(均见《高僧传·玄高传》),而第一期石窟中的三世佛、释迦、弥勒和千佛,又都是一般习禅僧人谛观的主要形象,因此,昙曜设计的这批最早的云冈石窟,也兼有广聚沙门同修定法的目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