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实验小学历史沿革

华容县实验小学历史沿革明成化、弘治年间,名臣黎淳(1423—1492)状元、刘大夏(1436—1516)尚书少年时曾在龙秀山圆觉寺(今胜峰乡花岗村北面)一所书屋读书,后人称其为龙峰书院

乾隆初年,督学李侍御曾为书院题过匾额,可知彼时尚存

1760年(清乾隆25年),知县狄兰标在县署的东面(今华容县教育局附近)辟地新修书院,“延师就学”,“以宣敷德教,惇谕风俗”,因地近沱江,更名沱江书院

1814年(清嘉庆19年),原龙峰书院匾额由知县宗霈移到沱江书院讲坛,以激励学子读书向上

可见沱江书院与龙峰书院的文化传承关系

1844年(清道光24年),由于“历年久远,加以水灾迭浸,势将倾圮”,书院成了危房

县尉陶应昌“请于县,给发印薄,捐钱八百余缗,及递年租谷变价四百有奇”,牵头重建

他组织工匠,准备建材,亲自督工

两年后竣工,岳州知府恽光宸为此作记,表彰了陶的美德懿行1856年(清咸丰6年),知县狄玉麟又加重修,扩大书院规模

1897年(清光绪23年),知县刘朝昆将书院搬迁黄湖山南麓,即书院现址

1902年(清光绪2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改书院为学堂,沱江书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更名明达学堂

1904年(清光绪30年),更名明达高等小学堂

1908年(清光绪34年),更名华容县高等小学堂

 1911年(清宣统3年),鼎新任小学堂堂长时,正值武昌起义爆发,潘以学堂为据点,策动华容反正,在黄湖山北麓东岳庙招军,学生响应号召参加湖南义军

 1912年,民国改办新式学校,更名华容县高等小学校

1913年,更名华容县第一高等小学校

1922年,搬迁华容文庙(今华容荷花市场),与华容县立模范国民小学合并组建华容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1924年,更名华容县立第一小学,增设初小,成为完全小学

 1928年,更名华容公学,增设师范部和女职部

 1929年,华容县乡村师范学校在华容公学的基础上成立,小学部更名华容县乡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仍设于同一校园内

 1930年,贺龙、周逸群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攻克华容县城,中共华容县委、华容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将学校师范部更名华容县文化委员会师资训练班,小学部更名华容县列宁小学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重返华容县,复名华容县乡村师范学校

 1934年,学校师范部并入岳郡联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今岳阳市第一中学),更名华容县立第一小学

 1938年,侵华日军逼近湖南,开始轰炸华容,为躲避日军轰炸,复迁黄湖山南麓

 1939年,更名华容县城市镇中心国民学校

1943年,华容沦陷,学校停办,师生陆续迁往安化县东坪复课

  1945年,抗战胜利,在县城四牌楼复校

 1946年,原址校区修复完毕,迁回文庙

1947年,更名华容县立中正国民学校

 1948年,更名章台镇中心国民学校

学校分设儿童教育及失学民众补习教育两部,并开办附设幼稚园

 1949年,华容解放,华容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

1950年,更名章台镇中心小学校

1951年,更名华容县立第一完全小学,简称“华容一小”

 1952年,更名城关镇完全小学,并开设南岳庙分校

  1955年,搬迁华容仰山庙,即学校现址,城关镇完全小学南岳庙分校停办

 1961年,更名城关小学

 1966年,更名城关镇东方红小学

1971年,更名城关镇东方红学校,增设初中部

 1979年,更名城关镇东方红小学,初中部停办

1980年,开办五年制教学实验班

 1981年,更名城关镇第一完全小学,简称“城关一小”

 1983年,城关镇第一完全小学开设附属幼儿园

 1986年,入选首批岳阳市规范化小学

1989年,更名华容县实验小学,简称“华容实小”

上收至华容县教育局直属,并全面开展五年制教学模式

 1998年,升格副科级单位,校长为县委组织部任免

2015年,入选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19年,华容县桥东小学、禹山镇终南中心小学、东山镇明碧小学、北景港镇中心小学、鲇鱼须镇准里小学等9所学校与华容县实验小学组成“华容县实验小学明达教育联盟”

 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文明校园, 全市仅两所学校上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