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四中学历史沿革南京四中前身南京三民中学是由当时在国民党中央训练部仼职的熊冲发起,得到国民党和民国政府二十一名政要支持,和胡汉民、于右任、蒋介石、载季陶、邵力子、朱培德、陈果夫、陈立夫、赵戴文、王陆一等十一人组成董事会,创建而成,熊冲被推为首任校长
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以三民主义命名的学校
南京三民中学具有优良爱国传统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沈阳,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9月20日夜国民党在南京中央党部二厅召开中央临时会议,会议做出了“依靠国联调停,避免事态扩大”的不抵抗的错误决策
国民党中央的误国误民政策,全校师生极其悲愤,次日全体师生500人向国民党中央和国府请愿抗日
尔后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士,在全国掀起了风起云涌、要求抗日的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运动,并组织北平、上海、济南各地的学生到南京请愿
由南京三民中学带头掀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迫使国民党中央不得不一反常态,采取空前的容忍态度,蒋介石多次接见请愿学生代表并与之座谈,对大批请愿学生采取迎来送往的做法
在国联第二次限令日本撤兵日期已过的第二天,全体师生大会上当场组织“三民铁血救国团 ”,决心以死报国
参加该团的有该校师生60人(占当时在校高中男生一半),校外各界人士20人,先父熊冲任团长
“三民铁血救国团 ”出发到北平进行了一个月的军训,于1932年1月29日在天坛誓师出发,万众壮行,场面悲壮
此壮举极大鼓舞了民众爱国抗日的信心与决心,影响巨大
中外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高度赞扬这一爱国行动
“三民铁血救国团”出关后积极动员民众,积极宣传爱国抗日大义
后加入了第四路义勇军,在水口、薬王庙与日军交锋,参加了凌源之役和绥中争夺战,先父熊冲被第四路义勇军总指挥孙国孺将军特聘为该军总参谋长
“三民铁血救国团 ”在东北前线的几个月抗战,时值隆冬,所经历的波折和困难可想而知
“三民铁血救国团 ”全体成员以身救国的壮举永载史册
校长熊冲在“三民铁血救国团 ”出关杀敌四周年时写下如下悲壮纪念诗:九一八事变,貌躬耻遭逢
军人不抵抗,政客无戚容
民众悉阿斗,官僚更昏庸
吁嗟中华族!竟降此鞠讻
唯我三民校,铁血团组成
朝跨津浦道,暮宿古长城
虽无衣与食,意气弥纵横
虽无枪与弹,夺人以先声
风暴扫落叶,浴血起蟠龙
师生齐奋斗,水口挫倭锋
薬庙复歼敌,报国效愚忠
中外新闻纸,以此相推崇
果能因势而利导,安知三户不亡秦?所憾时机已过去,长使志士心悲辛!南京三民中学具有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学校创建于国家处于极其危难之际,外有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亡我之心不死;内有军阀割据,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学校深知国家急需培养大批的救亡兴国人才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学校将“养成革命人格、发扬民族精神、训练民权生活、陶冶民生实力,”为三民主义教育的要义;“有铁的纪律、血的精神的民族,用黑铁与赤血,抵抗侵略,保卫国家民族,以实现三民主义,达到世界大同的铁血政策”做实现三民主义教育的策略
对学生进行“复兴中华文化”和“中华魂”教育,要求学生在学问上,接受“知识、人格、体魄、政治和生产”五项训练;养成“早起、节俭、慎言”三种做人的基本习惯;具有“创造、独立、牺牲、茹苦、耐劳”五种精神;校训是“公诚毅朴”四字;校徽是在一本翻开书本上交叉放置一支枪和一把锄头
学校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品格,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为了建设一个供学生锻炼的操场,师生用业余时间将一个两亩多大,一丈多深的水塘填平
挖运土石约4000立方米,人均20 立方米
《民生报》在介绍学校当时的文章中指出:“各女生服饰,亦甚朴素,少奢华习气;贫寒学生确无经济力量升学者,均可为工读部学生,免除其学杂各费,十二分贫寒者,并得提供膳宿
”南京三民中学办学成果卓著
南京三民中学在1929-1950年间共培训高初中毕业生近8000人
学校初创其教育质量在民国政府首都南京已名列前茅,1933年第二届毕业生会考“成绩尚佳,” 1934年毕业生会考“成绩优良,”1935年毕业会考“初中列第一,高中亦无一留级,得社会局之奖状
”据1934年统计,毕业的3个高中班约120人,有51人考入北平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
第六班毕业40人,考上大学者高达30人
大批海外华侨慕名将其子弟送到该校学习,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是一所实至名归的好学校
涌现象徐竞、赵策抗日烈士,著名作家卜乃夫等优秀学生;教师中涌现了象魏荣爵、熊梦、李柏荣等一批有传世之作的著名学者
校长熊冲在中学时期就投身民主革命,大学时期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和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青岛“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起到了领导作用,“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抗日言论和行动,都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主革命家的胆略,值得后人尊敬和缅怀
他长期奉养和抚育胡信之烈士的母亲和女儿,救助贫困学生的忠义仁爱之心,值得我们传承
他在全面深入研究总结古今中外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当时处于内乱外患的危局下,提出了包括国家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法等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以创办南京三民中学为起点,身体力行,成绩卓著
是民国时期教育家的杰出代表
他的教育理论及实践,今日对其后辈仍有所启发与借鉴
校长熊冲在湖南邵东县的墓地己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邵东县人民政府保护其墓地文物碑碑文如下:熊冲(1897-1944)、又名熊昆山、邵东廉桥人
1922年北京大学毕业
一生译、著颇丰,为民国时期著名爱国教育家
中学加入同盟会,即投身民主革命
系“五四”运动先锋,青岛“五卅”运动重要领导者
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投身北伐战争,任33军部秘书,十七师政治部主任
1928年任职国民党中央训练部,后弃政从教,1929年和胡汉民、于右仼、邵力子等共同创办南京三民中学,任校长, 即现今南京四中、邵东二中之前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年即率师生组建“铁血救国团”出征东北抗日,任第四路义勇军特聘总参谋长
八年抗战坚持办学,六易校址,辗转万余里
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12月殉职讲坛
南京四中是一所具有优良传承的百年老校,
改革开放从来,全同各地都在积极抡修文物,修复恢复百年老店,继承发扬优良文化传统,但愿至今仍存在南京四中校史纪念馆中,由民国著名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所书“南京三民中学开校纪念碑”等历史文物仍能长期保存下去
也希望一直能看到校长熊冲曾在《本校环境》诗中所描述的南京三民中学:龙蟠古里静无声,风景清幽妙入神
扫叶楼头茗堪品,乌龙潭畔树常春
清凉山色画图展,文正祠堂日夜亲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如三民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