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学历史沿革1902年10月24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之岁) 吴馨(字怀久)将西仓桥原家塾迁至花园弄,公开招生,定名为"务本女塾"
这是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起初,仅有学生七人,越二月,请求入学的甚多,第二年新旧生达40人,新生中大多为成年妇女
吴馨先生除处理塾务外,还兼任教学,他禁止学生崇尚奢华,提倡学生放足,努力改革妇女中的陋习
学制设寻常、高等二科,分甲、乙二级和特科一级
1903年学生猛增至80人,原有校舍不敷应用,因此,又陆续添租俞家弄、大南门口民房为校舍
在学制上作了较大变动,废高等,改特科为专修科,设师范,寻常三级
1904年改专修科为师范科,设师范,寻常各二级,中学一级,并添设幼稚园
1906年,在黄家阙路自建校舍
师范及预科均分为甲乙二级,小学增初等一级
1916年在中学部和讲习所基础上改为上海县立务本女子中学
1919年~1927年3月,学校改用新学制,张杏娟任校长,中学分初、高二级,并设小学部
1928年改名为上海市市立务本女子中小学,由本校教师贾佛如任校长
添建了礼堂和小学部的教室,办公室
1929年,上海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委派王孝英为校长
小学部改为附属小学、高、初中均双级,高中分普通与师范二种
1937年8月,黄家阙路二校舍被日寇炮火夷为一片瓦砾
学校改名怀久女子中学
分南北校舍上课
南校在毕勋路(今汾阳路)77号,北校在威海卫路,后迁到孟兰路(江阴路)九福里
学生七百余人
学校设董事会,负责人徐寄顷
校长由原务本女中教务主任顾风城担任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十月务本女中复校
仍定为上海市市立务本女子中学
仍分南、北两校舍上课
南校仍在旧址,北校在欧阳路221号(原日本人学校旧址)
只招收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四个年级
每级分甲、乙班
共八个班,学生约250人,仍由杨明辉任校长
1947年1月9日,举校迁至永康路200号(即现址)原法国雷米小学校址
初中每级四班,高中每级二班,共18个班级
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21日市军管会任命杭苇同志为军代表到我校执行监督及办理接管事宜,左淑东,陈蕙瑛两位同志具体负责接管工作
成立了新的校务委员会,左淑东任主任,陈蕙瑛任副主任
改教务处为教导处,实行教导、教务分开
9月1日,市政教育处正式任命左淑东为校长,陈蕙瑛为副校长
学校初、高中均实行三年制,初中各收四班,高中各收二班,共18个班
在校学生809名,在校教职员52人,兼职教师2人
1950年5月,学校党支部正式公开,支部书记由石岚代理
9月,李广塘同志来校任支部书记
1952年7月12日,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学
同年7月左淑东调任上海幼儿师范,郭秀梅来校任校长
1967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第二中学,开始男女生兼收
1978年1月,市二中学经市教委办批准恢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先后恢复了团委,少先队、工会,学生会组织
1984年,学校为全面提高质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在行政机构上将政教处并入教导处,增设教育科研办公室和校务办公室
1986年,学校开始实施“和谐发展教育”,分德、智、体、美、劳,管理几个渠道,以科研为指导进行教育实践
取得显著成效
1994年学校党支部开展“凝聚力工程”工作,成绩显著,1996年被评为市基层先进党组织
开展“孝心活动”,效果显著
被全国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介绍
1994年5月19日,国家教委在上海召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经验交流大会,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率全国代表到学校参加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展示课,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予以高度评价
1994年12月,上海教育局命名为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1998年2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并授予校牌
1986~至今,先后由吴小仲、朱叔廉、李立农、任博生、姚国超、庄小凤、沈建华担任学校校长、副校长
先后由韩志斌、吴小仲、苏平、沈建华担任支部书记,副书记
2002年10月,百年校庆
2003年12月10日,徐汇区教育局将沪新中学校区(占地面积6.2亩,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划归给市二中学
2005年9月 由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2011年1月 位于永康路200号的旧校舍接受改造
2015年在闵行区梅陇镇开办市二中学梅陇校区
市二“梅陇校区”直属市二中学,师生均为市二中学编制(学籍),毕业时颁发上海市第二中学毕业证书,教育教学及行政由徐汇区教育局领导,市二中学实施一体化管理,将秉承市二办学传统、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办学特色
学校注重梅陇校区与徐汇本部的和谐发展,校园管理统一、教育教学及活动统一、师资配置统一、学生所有待遇统一
梅陇校区与本部资源共享,学生实行柔性流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