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中学历史沿革

四川省彭州中学历史沿革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改彭门义学为九峰书院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改九峰书院为经纬学堂

这是彭州教育史上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由进士杨宗典任首任堂长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举人王于上继任堂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

据此,彭县经纬学堂改办为彭县高等小学堂,校舍选定于彭县城南贤德里普照寺,杨宗典出任总办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四川提学司批准,将彭县高等小学堂升办为彭县中学堂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学校定名为四川省成都府彭县官立中学堂,学制五年,每年两学期,后称旧制中学杨犀灵任监督

1919年(民国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学生为抵制日货集会示威

各班始设级长、副级长

1925年(民国十四年),学校更名为彭县县立中学校,学制三年,一年二学期

招收新制一班二十三人

三月,学校派四十七名选手参加四川运动会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三月十二日,在中共彭县地下组织领导下,学校师生举行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的集会游行

1928年(民国十七年),校长王峙生(国家主义派份子),出牌告,严禁学生集会集社,“如经查出,决予斥退”

学生展开驱逐王峙生的斗争

1929年(民国十八年),彭县国民师范合并到彭中,改称彭中附设国民师范,由县长贺伯中代理校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将校内附设国民师范和县城内的乡村女子师范的校产、校具一起并归彭中,办彭中女生部,招收第一班女生三十人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奉命改校名为彭县县立初级中学校

建立中国童子军1873团,团长杨宗晋,副团长王仲明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办附设一年制小学师资训练班,校址城隍庙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升办为完中,奉命校名更改为彭县县立中学,遵规定设军事教官,对高中生实行军事训练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彭中女生部改为彭县县立女子初级中学,脱离彭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十月,放“应变假”,留少数人护校

十一月,彭县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彭县,教师陆续返校,部分师生参加迎接解放文艺宣传活动

1950年二月,人民政府接管彭中,改校名为彭县县立第一中学

1951年一月,温江专员公署指示将彭中更名为彭县中学,县长邓朝贵兼任校长

1952年七月,省教厅将学校命名为四川省彭县中学校,并颁发校印

1959年,教职工在校内外种高产试验田

1967年初,师生开始“革命大串联”

三月,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搞“复课闹革命”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被冲击瘫痪

1968年八月,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领导搞“清理阶级队伍”的斗争

十二月,“彭中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9年二月,教职工集中彭县师范校搞“斗、批、改”

十一月全体教职工六十三人下放到庆兴、丰乐、桂花、君平、丽春、隆丰六个公社初中

彭中的校具、仪器先搬存彭师校,后又移放庆兴中学,当地驻军占用彭中校舍,彭中解体

1974年八月,城关二中由城内迁入彭中校园

原彭中部分教师调二中工作

1978年,恢复四川省彭县中学校校名,定为县重点中学

原彭中教师大部调回

1982年,四川省教育厅确定彭中为省重点中学

1984年,校长刘光祺提出“开拓进取,振兴彭中”,“广育英才,建设四化”的口号,并书于校门两侧,由罗骥发起,《无名花》文学社成立

1990年,彭中数学教师刘裕文被列入《中国数学教育名人词典》

1994年,因彭县撤县建市,经彭州市批准,原“四川省彭县中学”更名为“四川省彭州市中学”

2002年7月26日,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彭州中学为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4年1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