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泰中学历史沿革金文泰中学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官立中文中学
校训出自《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25年,精通中文和广东话的金文泰爵士,就任第17任香港总督
他亦曾被另一位港督卢吉爵士提名出任香港大学创校校长,但因改派到英属圭亚那出任辅政司,而最终未能成事
他热爱中国文化,是皇家亚洲学会的会员
1925年 12月,香港绅商周寿臣、罗旭龢、李右泉、曹善允、尹文楷、李景康、俞叔文、冯平山、刘子平、李亦梅等,藉中环华人行6楼华商俱乐部举行叙会,商议请求政府拨地,创立一所汉文中学,其中以中文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
此议获教育司庵氏(G.N.Orme)赞同,乃委派汉文视学官李景康负责草拟办法,首间中文官立中学因此诞生
金文泰中学图书馆仍藏有当年由金文泰爵士捐赠的中国典籍
官立汉文学校开设前,香港大部分中文中学,都由民间私办
根据李我所述,私塾仍然保留至太平洋战争结束
而民间私办中文中学毕业生,多数会在中国继续升学,课程亦衔接中国学制
官立汉文学校在1926年开课,首任校长为当时的汉文视学官李景康先生
官立汉文学校成立之初,以医院道荣华台分设师范第1、2年级;假育才书社课室设中学1、2、3年级;另医院道中华会馆设高小1、2年级
学生共200人
官立西营盘书院于一九二六年迁往般含道校舍,易名为英皇书院,汉文中学遂迁入官立西营盘书院旧址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港岛
太平洋战争期间,由于日军占领香港而停办
战争结束后,于1945年复校,并在1946年易名为官立汉文高级中学,兼收女生
1951年,殖民地政府为纪念金文泰爵士对香港中文教学的贡献,将学校易名为金文泰中学
金文泰夫人得知此事后,在1958年1月4日自英国寄赠“金文泰爵士纪念杯”一座,以为纪念
战后复校后,一度与皇仁书院共用坚尼地道校舍
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的独立时期,三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金文泰中学的毕业生
及后金文泰中学的校友(例如冯秉芬爵士)亦参与中文大学创设,而金文泰中学的毕业生历来亦多进入中文大学攻读不同学科
由于金中与中大在七、八十年代的学制相接,至使中文大学创校初期有大部分学生来自金文泰中学,令当时金文泰在香港坊间有“中大预备学校”之称
至今因为考试及学制的改革,中大已不是金文泰毕业生唯一的大学目的地,但至今有不少金文泰校友任教于中大、及担任中大及其成员书院的校董
1961年及以前, 香港政府以小学会考以定能否有机会升读中学,当时香港中学学位严重不足,大半小学生要被淘汰失学
小学会考及升中试都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名次,全港首50名会得到葛亮洪奖学金,金文泰中学每年录取了不少葛亮洪奖学金得主
1961年9月,随着位于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新校舍落成启用,金文泰中学迁入现址至今
该校于2001年获校友提名,参加优质教育基金主办的杰出学校奖励计划,结果在校风及培育一项评选中获颁优异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