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中学历程省立南雄中学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陆傲霞

南雄中学历程省立南雄中学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陆傲霞(从化人、中山大学毕业生)出任校长后,走上了一条不断成长和壮大的曲折之路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学校也多次受到战争烽火的侵袭,虽历经沧桑,仍如屹立城区的三影古塔一样岿然不倒

陆傲霞在任省立南雄中学校长期间,努力筹措办学经费,聘请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并增设图书室、理化仪器室,购置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的标本、模型和图表,加强直观教学

陆傲霞十分重视体育教学

在其出任校长的第二年,每年4月25日皆举行校庆运动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广东省西北区绥靖公署在韶关举行运动会,陆傲霞与时任南雄县长姚之荣率领南雄20多名运动员(多为省立南雄中学生)参加比赛,获得总分第二名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便利初中毕业生升学,陆傲霞报省拨款增办高中普通班一个班,并修建校舍

之后,陆傲霞校长参加抗日军队,清远人、中山大学毕业生梁劲继任校长

其时日寇飞机飞临南雄上空轰炸,不少飞弹落在学校附近,令师生惶惶不安,于是报请省政府迁校,获准后在承庆乡谷树塘附近的龙华寺建新校舍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学校迁往龙华寺新校上课,校长为黄培才(龙川人,中山大学毕业)

是时,省立南雄中学已有高中3个班,初中3个班,成为完备的完全中学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南雄沦陷,日寇肆意横行,校内器具、图书皆被焚毁殆尽

时任校长的黄云蔚(顺德人,高师毕业)率师生百余人,连夜逃往江头墟,等待省教育厅安排去处,后奉令迁往河源县上莞乡上课

日本投降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省立南雄中学从上莞乡迁回南雄

因原元宝塘校舍已给县立中学用去,只得在上关帝庙(今雄州街道八一路小学)上课

后经多方交涉,县立中学在下半年退出,学校才在9月得以迁回元宝塘继续办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黄继植(梅州市梅县区人,北京大学毕业)任校长,直至新中国成立

黄继植出任校长的当年5月,省立南雄中学举行了40周年校庆庆典活动

抗战胜利后,社会相对安定,学生来源扩大,省拨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省立南雄中学已有高中4个班,初中5个班,学生310人,教职员27人,其中大学毕业18人,并有一位清朝的秀才杨学缙担任语文教师

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上半年,学校增至10个班,学生432人

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到建国前夕,23年来,省立南雄中学共培养了高、初中毕业生和师范毕业生1102人

在这些毕业生中,有不少成为社会杰出人物

如当年从师范班毕业的尹积昌,后来成为广东著名的雕塑家,广州市著名的五羊石雕和孙中山石雕就是出自他手的经典之作

作为粤北最高学府的省立南雄中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仅为南雄,还为其他县(尤其是始兴县)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人才,也孕育了一批富有先进革命思想的仁人志士,成为南雄革命斗争的摇篮,并使之成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将在《百年雄中·革命篇》中详述)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