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第一中学校园环境标志建筑鹤山一中坎侨堂——“鹤山第一碉楼”坎侨堂,始建于1930年,如今屹立在鹤山一中校园境内的古建筑
它被前鹤山市长宋毅行誉之为“鹤山第一碉楼”
要理由佐证这个“第一”并不困难,记载着半个多世纪厚重的历史
几乎所有回访的校友及四方游客,都少不了在这座沙坪标志性建筑、有鹤山第一碉楼之称的坎侨堂前留影
华丽堂皇的古建筑沙坪的标志性古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当推坎侨堂莫属
这座全部为侨胞捐助的欧式建筑
坎侨堂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中座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两侧各有一座四层高的园顶碉楼,不仅衬托整座建筑之非凡气势,且极具防范盗贼之功能,原鹤山市长宋毅行誉之为“鹤山第一碉楼”,此言实至名归
堂内设15教员室,4宿舍,1~3室为男生宿舍,4室为女生居所,美其名为家事教育馆
堂右为校长室,依山势而建,平顶素垣,中西合璧
堂前一旷地,广约3亩
由于年代久远,兼之受战火摧残,坎侨堂于1991年被定为危楼,1994年,由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按原貌重修,1995年11月落成,现为宿舍楼
李照衡与坎侨堂出生于1893年9月的李照衡,名鉴平,系鹤山市桃源镇禄洞村人,少年随父兄赴美求学,毕业于美国士丹佛大学
求学期间,他深为祖国积弱而担忧,也深感教育强国之必要
为振兴祖国教育事业,他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1925年偕其妻陈瑞平(同学,新会人)回到家乡,受聘为鹤山县中学校长,参与学校筹建工作
当年的一中是在一所破旧祠堂做校舍
为改善教学条件,校董决定到海外筹款,李照衡被推举为海外募捐专员
是年11月,他偕夫人远涉重洋筹募建校经费
从1925年起,李照衡夫妇先后三次越洋募捐,历时4载,途经欧美及东南亚500余埠,行程15万英里,募捐毫银32万余元
夫妻俩不辞劳苦,栉风沐雨,冲破重重障碍,坚持挨户劝募,集腋成裘,终于在南山建起包括坎侨堂等一批新学府
1931年4月,一中从冯家祠迁入新校舍,结束在祠堂上课的日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