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大河中学历史沿革仁和镇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
攀枝花市开发建设以前,经济与文化教育落后,学生自带粮食,步行两天到永仁县才能上中学
因此,当地小学毕业生多数辍学务农
1965年3月,攀枝花建设开始以后,职工人数了骤增,子女入学问题亟等解决
10月,在大河完小附设初中班(称“戴帽”初中),招生50名
1966年10月,初中班迁大河中学现址,政工命名为“渡中市半工半读中学”,是为建市后新办的第一所中学
除招收初中两个班外,还开办妆级师范一个班,招生50名,1967年9月,原“戴帽”初中班毕业,其中30余名升入高中班继续深造,自此形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68年6月,上级决定将半工半读中学分为两所学校,一为“渡口市五七训校”,开设小学教师培训班两上,招收小学教师60余名,培训一年结业
以后又开办财会班和畜牧班;一为大河公社中学,开设初中三个年级各两班,高中一个班
1968年7月,初师毕业,不承认学历,但45名毕业生皆分配到各公社任小学教师
1969年7月,首届高中班30名学生毕业
1971年8月,“五七训校”与“大河公社中学”合并,更名为“渡口市五七中学”
月始正式定名为“渡口市郊区大河中学”,1982年10月改称“渡口市仁和第一中学”,1983年秋季恢复“大河中学”校名
1987年月,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学校改称“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沿用至今
大河中学创建于1965年10月,有46年的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名称经历了4次变更:1966年10月至1967年2月迁入东风小学校址,定名为“渡口市半工半读中学”;1968年6月学校更名为“渡口市五七中学”;1973年更名为“渡口市大河中学”;1987年改名为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经历了“一分三合”的发展过程
“一分”:1968年6月,上级将“渡口市半工半读中学”分为“渡口市五七训校”和“大河公社中学”两所学校
“三合”:一是1971年8月,“渡口市五七训校”和“大河公社中学”合并为“渡口市五七中学”;二是1981年8月仁和区“平江中学高中部”和“大田中学高中部”撤离并入大河中学;三是2002年6月,区政府撤销沙沟中学并入大河中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