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生涯教育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生涯教育基地简介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于2014年5月向省厅递交“江苏省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申报方案,6月申报方案通过省答辩,8月获得正式批文,随后学校在进一步论证实施计划的基础上立即着手全面实施课程基地建设

“省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基于学校“积极教育”的特色追求,围绕“培育励实进取的一中人,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而个性的发展”的培养目标,结合对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策略、课程体系、德育活动等的思考和探索,确定课程基地建设总目标:通过生涯指导凝练文化价值;构建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体系;搭建生涯发展指导项目平台;完善硬件设施创设新型环境;拓展生涯发展指导课程资源;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和规划意识

自2014年9月开始,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体系与生涯发展指导项目平台已经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力争在教学环境、模型建构、互动平台、课程资源、教师发展、学生实践、使用成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课程主题模型建构建设上,确保经费投入,实行招标流程,学校着力以建设“成长发展区”为纽带,发挥课程基地整合作用,对现12号楼进行改造,添设各类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个体、团体辅导指导室、测试室,校内的职业体验室、身份体验室、社会体验模拟室和探究室等

我校将建设国内首家“成长主题馆”,该核心场馆将通过多种现代化的载体,以物化形式展示学生的生涯发展轨迹(时光轴),并反促学校生涯指导课程技术路径的明晰

主题馆将以“花开的声音”和“成长的回声”为主题分别建设两个展示馆,并经由“成长发展区”这一通道相联系,不仅要展现出学生三年中成长的轨迹和未来道路中的重要脚印,而且要超越展示的功能使成长轨迹和成长指导均彰显出更丰富的意义

与成长主题馆和教学区连接的“成长通道”业已进入设计后的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生涯发展服务区”建设,一期(2014年9月以前)建设9个生涯发展服务区,二期(2015年10月之前)再建设9个生涯发展服务区

三期,2015年10月前,建立“众创空间”

其意有三:一、创新空间经营理念,“我们经营的不只是食品以及生活用品,而更是创客文化”;二、围绕积极教育和生涯发展指导,通过众创空间,推进生涯认知、体验、探索与抉择的意识和能力,积淀未来需要的成长资本;三、传承“励实”文化,继续弘扬一中学子读书修身齐国的治学传统,以积极行动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并在这一空间中学习、了解自己的责任与权利、能力与修养,此谓公民意识

学校每个年级部皆有“众创空间”,学校在第一轮对学生代表财务培训与商品经营流通培训的基础上,以班级轮流的形式服务与经营,每周一个班参与自主服务,并创新经营模式(如配送制的推出,如个性化服务的尝试等)

同时,利用学代会、学生升旗仪式主旨宣讲,不断推进创客文化的宣传和担当、责任、自主、诚信等品质的宣讲

学校将在此基础上建设“成长发展区”,该区域的纽带作用一是为两个展示馆构建发展指导通道,使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具有“3·X”的长远意义

二是通过“发展区”这一构思整合生涯测试、辅导、体验、探究等诸多功能室于一体,为生涯发展指导课程提供专业功能室

2015年11月,主题馆建设通过政府招标,并于11月底再次论证后投入建设

在2014年10月,我校利用本土资源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合作的实践资源,为广大学生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已计划开辟的职业角色体验基地有江苏澄星磷集团、兴澄特钢、交警大队华兰股份药用新材料设备有限公司、金马印刷责任有限公司、长三角钢铁有限公司、目标高校(生源基地)等;创业体验基地有?公益角色体验基地有江阴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各街道社区、香山书屋等,并分批在试验基地挂牌

为保证课程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在组织实施上,特成立“省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领导小组,并于2015年10月成立生涯导师团队和生涯导师核心组

 课程体系我校根据“培育积极的一中人”的育人目标,运用“扬长挖潜”的策略,努力构建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体系

 课程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和自我发展为基础,以能力与技能为核心,遵循把学业与生涯发展相互融合的思路,使三年的学习生活能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应有的准备,进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幸福与完满生活奠定基础,这也是我校生涯发展指导课程“3+X”的基本立意

我校的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体系由三类课程组成:一是高中生涯发展指导必修课程,二是高中生涯发展指导选修课程,三是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融入课程

(一)专业指导、规划生涯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由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开发实施,要求人人必选

课程开设旨在使学生学会分析个人特质与潜能,了解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探索、规划生涯发展的意识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生涯探索、生涯选择与决定、生涯规划,从高一到高三分阶段实施

(二)贴近生活、面向未来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实施旨在密切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学生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的关系,重在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未来专业的关系

课程内容分三个模块:一是以“塑造自我”为主题的休闲课程,旨在丰富人文内涵,提升生活品质,发展出有效利用闲暇时光的能力;二是以“走进职场”为主题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分清职业类别,激发职业兴趣,了解职业要求,深刻认识工作世界,形成符合主流价值体系的生涯观念与工作价值观

三是以“面向未来”为主题的综合课程,旨在架起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增进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了解时代发展需要,对未来学习或职业生活进行总体规划

(三)学科渗透、润物无声的融入课程融入课程将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将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的各项能力指标融入到日常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课程模块之中

主要融入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的探索、生涯规划三个方面的能力指标

使学生了解高中教育和其未来的工作选择与工作适应间的关系,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更加富有灵活性,使职业指导同普通教育相融合

资源拓展为了弥补当前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我校将硬件和软件建设结合在一起拓展课程资源

 (一)呈现成长轨迹作为课程资源基于对于同伴教育的认识,我们认为学生的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

我校积极探索成长轨迹的可视化以丰富课程资源

一是成长主题馆既是硬件建设又是主题课程资源,无论是每一个学生自身的还是同伴的成长轨迹、老校友的成长轨迹,都使主题馆都成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二是数字化手段的大量运用,我校开发了课程基地专题网站,更开发了方便每一位学生记录成长的“时光博物馆”平台,开发了“真人图书馆”,采用影像记录的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课程资源;三是人机对话的有效实现,我校在教学楼等公共区域安装了多台具有互动功能的触摸屏,方便学生获取上述数字类的课程资源

(二)借助社会力量拓展课程资源一是在“澄星”集团、“华兰股份”、江阴三牛众创空间等建设了校外生涯体验实践基地;二是邀请校友、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开展了一系列职业体验、生涯指导类讲座;三是成立课程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导师资源库,校友俞敏洪先生、南师大顾雪英教授、上海杨敏毅老师、无锡尤敬党老师等被聘为我校课程基地特聘导师;四是和通州市高级中学等课程基地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参与北师大“高中生涯发展研究课题 ”实验的全国多所中学建立了互助交流的关系,实现了信息联通、资源共享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