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办学成果实施师表工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学校党总支每周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政治学习活动,同时,在青年教职工中建立“青年党章学习小组”,利用上党课、开讲座、看录像、谈心得、写体会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
2000年以来,已有9名青年教师入党
工会积极开展“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师表形象”活动
团委组织的“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断引导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岗位成才
政治教研组两次被授予扬州市“青年文明号”,语文教研组等五个组先后被授予江都市“青年文明号”,童小林等5位老师被评为市“青年教学岗位能手”
坚持开展党员与思想后进生“一帮一”、校级干部与经济特困生“一助一”、学习困难生“导师制”等一系列活动,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原学校工会副主席丁启中同志,为了实现把手上这一届高三两个班数学教好的心愿,一直隐瞒自己的胃癌病情,直至病倒在讲台上
2002年12月22日,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岗位,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师德的丰碑
实施课堂教学达标工程1999年底,学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方案》,对全校教龄满一年以上的教师提出了人人必须参加教学达标活动的要求,并具体制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等四项标准
每位教师先学标自达,然后在教研组内开研究课进行同行评议,教研组内通过后,由本人向学校课堂达标考核小组提出申请,由学科考核小组随堂听课考核
“百人千课”达标工程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广大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实施青蓝工程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素质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按照学校《“青蓝工程”工作实施意见》中提出的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熟练、三年胜任、五年成骨干”的培养目标,新分配教师和第一年任教高二、高三的老师都必须与符合师傅条件的教师结成师徒对子
让他们尽快熟悉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教学常规
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2节指导教师的课,与指导教师共同备课,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校级公开课
实行青年教师晚办公(值班)制度,刚性规定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学目标质量考核中成绩须达到良好以上
学校每年进行“青蓝工程”工作的中期检查和最终评估,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2001年青年教师王晓建、陶甫、时顺元等在扬州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毛文娟等8人分获江都市一、二、三等奖
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十分重视创设让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每年聘请25名左右骨干教师担任各年级的学科带头人,并实行特殊课时津贴等“名师优酬”制度
邀请杨启亮、喻旭初等专家学者、特级教师来校作讲座,指导课堂教学
先后推选32名教学骨干到华东师大等高校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或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推荐19名教师参加省、市学科教学骨干培训班学习
实践证明,“四大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利于使教师成为学生的道德示范者、学习促进者和创造合作者,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教育教学体系三、构建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德育工作的本质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与学双重质量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宗旨
它要求教学管理者把着眼点从注重教师“教”的管理,转到重视学生“学”的管理;从传统的半封闭型管理,转为开放型管理
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展示和增强创新能力
优化德育工作,彰显读书育人特色多年来,学校已形成了以全体教职工为主体,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班委会、团支部为主线,以党总支、校长室、工会为主轴的德育工作网络
在校外形成了由法制副校长、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辅导员及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组成的社会教育网络
作为中央教科所“九五”和“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实验学校,《德育》读本和具有自测、自评、自省、自教功能的《成长册》学生人手一册,初步实现了学校班团主题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学校团委两次被命名为扬州市“红旗团委”
政教处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创设“班主任论坛”,努力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品位;切实做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学校坚持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规范升旗仪式,注重以重大活动和历史事件为契机,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
自1994年以来,学校每年选择一种读本,如《中华正气》等,确立一个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竞赛等活动,邀请《红岩》作者杨益言、《青春》杂志社主编杨光中等作家来校做读书报告,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学校多次获全国读书育人活动组织奖,两次被评为全国读书育人活动特色学校
1988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好青年团校、业余党校这两块阵地,使学生理想教育规范化,被评为“江苏省最佳中学生团校”
近3年来,共有6名学生光荣入党
学校把每月第一周的周一定为“安全教育日”,最后一周的周五定为“法制教育日”,使安全法制教育经常化
将34位在祖国各条战线上有成就的校友的赠言做成宣传画,裱饰在教学楼的楼道,让每一块墙壁说话
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卡、网上家长学校和丰富的社区活动,织起了一个紧密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001年,学校再次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优化课程结构,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重要的载体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学校着力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结构,努力构建由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环境类课程三个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学校先后出台《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坚持开齐上足所有国家课程,强化语文、数学教学,强化英语听说训练;学校先后组织开发了《扬州,我美丽的家园》、《江都风情》、《大桥史话》、《园艺盆景》等38门校本课程
2000年,学校尝试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
“近视眼与眼镜”、“超市在乡镇发展的前景”、“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与分析”等近千个课题的研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肯定
优化评价体系,形成正确导向一是强化课程评价
学校参照CSE评价模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评价:第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第二,对课程开发和设置方案的预期目标进行评价;第三,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修正教学活动中某些偏离预期目标的地方,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第四,适时进行总结性评价,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调查和评定
二是强化教师评价
依据目标管理理论,学校制定了《教学目标管理细则》,从“教学流程考核评估”和“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两个层面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实施评价
教学流程评估,又分为教师自评、学生评估、教研组评估和学校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估四个板块;教学质量评估实行“交接班”责任制,注重发展性评价
三是强化学生评价
改过去的“学生成绩报告单”为“素质报告书”,增加了学生“成长册”,采用自评、他评、校评三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自教功能和教师及家长评价的激励功能
每月组织“形成性测验”,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矫治功能,并通过设立学习优胜奖和学习进步奖,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
优化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九五”期间,学校顺利完成了2项国家级子课题、1项扬州市级课题、3项江都市级课题的研究
其中,周明龙主持研究的“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子课题《高中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获中央教科所2002年优秀成果一等奖;“非智力因素对高中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获扬州市优秀课题三等奖
学校被评为扬州市“九五”教科研先进集体,被确认为扬州市教科研实验基地
周明龙同志被评为扬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1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省级电教课题、2项扬州市级课题和4项江都市级课题的研究
据统计,近三年来,我校共有89名教师参加了14项县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占专任教师的67.9%;教师编写专著2本,参编教参、地方教材5本;计有169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其中在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中,我校教师取得了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4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由于江都市另两所老牌重点高中近几年高一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学校优质生源大量减少,加之学校自身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总体下降,但近三年学校毕业生达本科统招线的人数仍一直居扬州市除7所市(县)中学以外的12所省重点高中的前三位
学校于2013年1月被正式批准为省四星级高中
优化体艺工作,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扬州市田径项目传统学校,学校一直坚持以竞技运动带动群体活动,以群体活动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
学校建有田径、球类、棋类等业余运动队或兴趣小组,并长期进行活动
每年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赛”,2000-200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冬锻”先进学校
2002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学校通过开设美术鉴赏和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元旦联欢会、歌咏比赛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和才艺的舞台;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在每节课间播放高雅、优美的中外名曲,让学生放飞心灵,感悟青春,体验快乐
在江都市中学生文艺汇演比赛中,学校文娱演出队连续8届获团体一等奖
2002年,孙丽君同学在扬州市中学生独唱比赛中获一等奖,现已成为总政歌舞团青年演员
内部管理体系四、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系,为学生整体发展提供保障
人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归宿
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管理激励人、发展人、成就人
深化“四制”改革,激活用人机制2000年8月,学校全面推行校长选任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
实行按需设岗,择优聘用,薪随岗变的用人机制
经市委组织部和教育局考察,全体教职工民主测评,2002年8月,学校五届五次教代会民主选出了校长
在中层干部竞聘过程中,2名骨干教师赢得了成功,原中层干部中2人落聘
根据学校“四制”工作实施方案,在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政策公开、程序民主的原则,在定编定岗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渐进的聘用程序进行:先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后择优聘用教师,其中先聘学科带头人和班主任;落聘教师和原有职员再择优聘用;剩余人员作缓聘、待岗处理
近3年中,共转岗9人、待岗3人、内退5人、停薪留职2人
根据“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考勤、考量、考德、考绩相结合”的原则,教代会每年修订一次《结构工资制方案》,不断完善与岗位责任制相配套的“基础工资+课时工资+考绩工资+岗位津贴”的工资结构
整合中层部门职能,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按照整合、调优的原则,学校变过去塔型权力管理模式为扁平网络状管理模式
撤销原与教务处平行设置的教科室、电教中心,将其职能统一划归教务处,更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教务处有三个主任分别兼任三个年级的年级组长,同时聘任政教处两个主任和团委书记分别兼任三个年级的德育辅导员,努力实现政教、教务和年级工作一体化,形成条块结合、立体管理的整合力
实施后勤管理改革,引入市场运行机制2001年12月,学校首先实行了对医务室的改制,改过去3名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及所有流动资金全由学校负担,且长年经营亏损的运作状况为由校医周正安以个人承包形式运作
现在的医务室不仅把师生的医疗、防疫、体检及学校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做得比以前好,而且每年还能向学校上缴1.5万元的承包金
原学校食堂,由于管理较乱,经营品种单一,价格高,经营亏损而成为广大师生议论的焦点
2002年,学校实行“一堂两制”,其中第二餐厅对外招标,实行公私兼营、公平竞争的模式,建立竞争机制,让两个餐厅“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比满意”
同时对不适合在食堂工作的4名工友实行培训转岗
机制的转变为食堂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的食堂,不仅花式品种多,价格低,营业时间长,服务质量高,而且每年还能为学校带来30~40万元经济效益,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这两年,学校还成功实行了两个校办工厂的改制并将其迁出了校园;出让了两辆汽车,清退了两名驾驶员,节约了学校的开支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