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靖城中学初创阶段靖江县立初级中学(1926年夏~1937年7月)1926年夏,在北伐战争大好形势影响下,我县社会名流积极倡导,呈请政府批准,创建了第一所县立中学
校名为靖江县立初级中学,校长陈汝任,校址设在孔庙内,招收初一学生一班
1927年春,迁至魁星阁旁原马洲书院院址,即今校址
以后逐年增级,均为单轨
1927年夏黄绍辙接任校长,1928年夏陈景乔接任校长
1928年11月,体育教师金铭武冲破“善男信女”的阻力,斧劈城隍偶像,一度遭到思想封建者的非难与围攻,掀起轩然大波,但终于在全校师生与社会进步舆论的支持下,斗争取得了胜利
1930年度为三个年级,学生有220人,教职员工15人,全年经费6500元
1932年春,原县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停办,师一班37名学生并入,称女子师范部,由叶孟青负责师范部工作
学校汇集了众多知识广博、工作严谨、思想开明、有教育专长的优秀教师:语文教师张月秋、刘藕舲、黄畅光、杨作屏、陈卓如、刘岱青,数学教师孙玉溪、刘壬林、陈勖达,英语教师盛逸白、盛荫北、刘元少等
他们都是经验丰富、久负盛名的教育界名流
尤其是校长黄绍辙(东南大学理学士)、陈景乔(南洋公学理学士)、教务主任张晓江(中央大学毕业,曾任部督学),都亲自授课,为教师们备课精益求精、教课严而有格树立了好榜样,培养了好教风
学生刻苦攻读,潜心钻研,相互琢磨,形成了好学风
1933年一班毕业生40余名,绝大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毕正邦等7名学生还考取了苏州中学
学生课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尤其爱看共产党地下组织支持创办的《民锋日报》,上有刘述周、周任初(两人分别是中共靖江县委书记、宣传委员)、刘拜山写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
特别是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社论,对大家影响很大,在心里播下了革命种子
他们冲破当局设置的“读书便是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思想樊篱,明确提出“攻读案前书,关心天下事”
“九·一八”事变后,该校学生出墙报,组织演讲,上街宣传,抵制日货,要求抗日
不少进步师生还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靖江反帝大同盟
1932年,该校进步师生发起成立白光社,宣传革命道理
“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后,姚旭、黄霈、黄绍通3人以白光社代表名义,去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请愿,请他们转达向国民党政府和中央党部提出的8项要求(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
《靖江日报》刊载后,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支持
全国学联给予高度评价,回信称该校白光社为亲密伙伴
由此可见,初创11年,是县立初级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优良校风、严谨学风和光荣传统的11年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