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靖城中学恢复发展时期苏北靖江初级中学-靖江县初级中学(1949年1月—1966年5月)1949年1月28日,靖城解放
人民政府将该校与靖江中学、县立简易师范(省靖中前身)、私立苏北中学合并办学,校名苏北靖江联合中学,校长刘拜山(1929年江苏省立第六中学毕业
先后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编译处科员、靖江《民锋日报》主编、上海国闻通讯社、《大公报》),党支部书记王建白
由苏北行署委托泰州专署领导,本部在魁星阁旁,有初中四个班,简师、初师各一班
另有西门分部(第三中学前身)和生祠分校(生祠初中前身)(1950年独立)
暑假中,师范部并入如皋师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前身);高中部暂行停办,学生转入泰州、泰兴中学
并在季市(季市中学前身)增设分部
1950年8月,何健民任校长,唐椿任党总支书记
1951年10月学校改名为苏北靖江初级中学
1952年8月,范挹清任校长,该校易名为靖江县初级中学
四年中,学校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吸取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建立了新型的教学秩序
学校贯彻 “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宣传
在土改、镇反运动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校师生排演剧目,踊跃捐款支援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
特别是范挹清校长带头送女儿参军,带领大家慰问志愿军,一时传为佳话
1953年夏,西门外分部迁至东门外,韩超任党支部书记
1956年8月,增设高中部,改名为靖江县中学
在这五年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该校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班级由12个增加到25个,学生由695名增加到1424名,寄宿生也已有百余名
扩大了校基与活动场地,修建和新建了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浴室、教师和学生宿舍
添置了大量仪器和图书
学校贯彻 “全面发展”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重视研究教学规律,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适当控制社会活动,增加课外阅读与文体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1957年夏,为便于学校管理,东门外分部定名为靖江县中学;本部改名为靖江县初级中学,韩超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58年8月,陆尔铨任副校长主持工作,9月分出越江(滨江学校前身)、孤山两所初中,1961年10月分出柏木初中
1962年8月,陈振坤任副校长主持工作,范广惠任党支部书记
9月,民办红旗初中三个年级各两班并来,为附设民办班
1963年8月,丁辉南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在这一阶段里,尤其是1958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师生劳动时间过多,文化知识教学受到影响
1959年,省委书记陈光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正常教学秩序
1962年学校提倡教师做到“五认真”,教学中要求做到“五个为主”,即教师为主、书本为主、课内为主、基础为主、平时为主
到1963年,该校教育教学上已形成三大特色:(一)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二)教师爱岗敬业,教师住校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三)教师开展大面积家访
1963年,学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利用演唱会、话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雷锋精神,深受师生欢迎,得到时在靖江考察的团中央少儿部的高度赞誉
1965年,学校认真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同志的“七三”指示,师生深刻领会“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和“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辩证关系,适当调整了课内外学习、工作、休息、文体活动等时间,教学中贯彻了“少而精”、启发式、精讲多练等原则,推动了教学改革,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