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中学民国改制

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中学民国改制民国元年(1912),根据国民政府的训令,学堂改为学校,官办改为公办

衡清官立中学堂改为衡阳西湖中学,校长罗源,校址仍设西湖书院

民国三年(1914),衡州易府为县,衡阳西湖中学改名为衡阳县立中学,是境内唯一的公办中学,校长肖迁(系东乡双林人,前清秀才,毕业于南路优质师范学堂,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校址仍设西湖书院

民国十八年(1929),衡阳县立中学改为衡阳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迁校址于岳屏书院

原有学生转入成章中学就读

新招师范3个班,学生115人,无一女生,最大年龄26岁,最小18岁

面向小学教育的“乡村师范”,以及后来改名的“简易乡村师范”,和再次易名的“衡阳县师”,都是培养小学师资的摇篮

根据办学宗旨和目标,学校开设基础文化课和必修专业课两类

基础文化课开设国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动物、公民等,必修专业课开设体育、美术、音乐、手工、教育行政、教材及教育法、教育心理、农村经济及合作等

民国二十三年(1934),奉湖南省教育厅令,衡阳乡村师范学校改为衡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其任务为初级小学培养师资

学制4年,报考条件须高级小学毕业,学龄12-15岁

每年春秋各招1班,班额50名,校址仍为岳屏书院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为避侵华日寇空袭,学校由城区迁往乡下,先后在北乡三官町、西乡板桥何家垅何祠、北乡集兵滩祝音公祠办学

学校分简师班和高师班两种,简师班增设童子军训课,高师班增设军训课

民国三十年(1941),何贻焜任校长

何衡阳市东阳乡人,先于湖南大学毕业,后于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终生从事教育工作

民国三十一年(1942),魏炳任校长,教导主任袁骥

从1905年至1942年,历任校长先后为曾熙、唐锡寿、谭炳荣、曾荣甲、肖鲤祥、何龙祥、罗源、肖迁、倪世鑫、袁骥、蒋巩根、谢玉立、周盛炳、曾恕、蒋振雄、罗明德、熊柽、刘德源、罗健、欧阳端、陆士英、祝鹏、陈正言、魏炳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上学期魏炳任校长,下学期何贻焜任校长

是年8月,学校由衡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易名为衡阳县立师范学校,设高师班,其任务是为高级小学培养师资,学制3年,报考条件为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修业,学龄15-22岁,校址迁至衡阳市城南雁峰寺(今雁峰公园)

民国三十四年(1945),校长何贻焜,时值抗战,校址迁往南乡铁关铺蒋家祠堂、竹雅桥华家祠堂,再迁东乡车江镇对河黄家祠堂

共7个班,其中高师班3个,简师班4个,学生315人,教职工30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校长何贻焜

抗战胜利,校址从乡下迁回城区,于黄茶岭国泰锯木厂和方公馆(国民革命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的住处,现为衡阳市童星学校)设校址

民国三十六年(1947),黄季度任校长,黄系衡阳县人,湖南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省教育厅第三师资训练班教育长,及建德中学代校长

其时学校有中师班5个,简师班5个,学生共341人,教职工30人

民国三十七年(1948),解放前夕的衡阳县师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

国民党、青年党、三青团等党派竞相在县师发展组织,觊觎校长一职

曾发生教务主任指使学生殴打校长事件,事情发生后黄季度去职,省政府急令衡阳县长康路直兼任校长,暂时维持局面

1949年,校长尹士伟(衡南县鸡笼镇人,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曾任云南省昆阳中学校长)

尹士伟改组学校领导班子,加强管理,重视教学,全校共6个班,学生300人

设校长1人,无副级,下设教务、总务、训育三处,主任各一个,增设军训处,有军训教官1人,童子军教师1人

时任音乐教师的刘国安(离休干部,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为中共地下党衡阳工委书记,以县师为据点,团结进步教师,开展“反迁校”,“护校”等革命活动,迎接衡阳的解放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