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整改措施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整改措施(一)努力建设高品位校园1、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环境生态化、景观艺术化、校园人文化校园

新校区建设是该校跨跃式发展的保障工程

该校南迁工程于2003年10月立项启动,2005年2月奠基,同年8月学生公寓启用,2006年8月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信息大楼、国际交流中心启用,学校整体搬入新校区

2007年艺体楼启用

新校区规划面积为326.5亩,校舍建筑面积为103500万M,全校绿化率达50℅,形成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构独特、自然和谐的优美校园

校园中,校友铜像、艺术壁雕、知识长廊、阅报橱窗、教室图书角等充分体现了该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院落式的教学楼群体现了浓浓的书香气息;众多景点争奇斗艳,相映成趣,和谐幽雅

整个校园环境整洁文明、清新美观,令人心旷神怡,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了优美的环境

新校区一期工程已高标准完成,获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2007年度无锡市市属学校办学成果单项奖”

2、高标准高起点合理配置技术领先的现代化设施设备

校舍硬件建设以省五星级高中标准为起点

教室宽敞,活动用房充足,阅览室和图书室充分开放

校园网、宽带网联通教室、办公室,实验楼设施先进,有生物、物理数字互动实验室;校内“一卡通”网络系统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学生宿舍配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教室安装柜式空调、彩电和全套多媒体系统,并装配了完善的校园广播、信息通讯、安全监控报警等系统;艺体楼内设艺术专用教室和健身房、篮球馆、体操房等

学校自办了洗衣房、校园超市、净水厂,与无锡新华书店合办了校园书店,牵手无锡教育电视台建立了“梅中影院”,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和家长,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高中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

3、加强研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该校邀请中央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省市教研中心、学管中心领导专家对该校新课程教学进行实践性指导

新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及质评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加强教学指导和专业引领

进一步加强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及各学科教研活动,及时沟通交流校本教研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学校还不定期聘请课程专家、名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来校作讲座、进行示范教学,对新课程教学及时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

全体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该校每年一次的对外公开课活动也是新课程实施情况的展示和检阅

2008年在无锡市属高中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中,陈江辉、蔡丽芬两位教师作了精品课展示,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4、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实质

该校借助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的资源,以实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任选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为平台,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为有不同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空间,成功地开发了“任选性校本课程”,内容涉及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技能和学科发展等五大类,五十多门课

学生可以在校本课程清单上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

自主开发了11该校本教材,五年开设了200多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该校还以学分制评价的方式促进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规定每个毕业生所得学分不低于30分

任选性课程的开发,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了教师驾驭和开发课程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质

(三)加强科技创新特色教育该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关注学生创新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注重渗透科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以自主实验课程为平台,关注学生科技实验能力的增强;同时借助丰富的社团活动,如电脑、模型、天文、环保等,激发了学生探索科技的热情

通过社会实践接触了解科技,如高一年级去上海参观科技馆及生态园,高二年级去南京高校(南理工、南航、南大)参观创新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大学的学术氛围及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无锡新区许多高新技术的外资企业都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是不可多得的、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

多彩的校园文化,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技熏陶

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以科技论坛、专家院士报告、主题班会、宣传板报、科普知识竞赛、车模比赛、航模比赛等形式,介绍现代科技最新发展,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

该校在钱伟长、钱令希院士的倡导下创立了学校“青年科学院”,聘请钱令希为荣誉院长,吴有生、徐秉汉等人为顾问,每年都要组织学习优秀、奥赛获奖或小发明、小创造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小院士”评选

此外,在新校区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学校把实验室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现有12个物理实验室,11个化学实验室,10个生物实验室,5个通用技术实验室,还有科学探究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专用教室(包括历史、地理),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

多年来,科技教育成果斐然

学生创作的节目《蚯蚓》2006年12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和优秀节目评比中获银奖

2006年钱里程同学作品《环保小屋》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首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省级一等奖

王执、陈珺作品《海域污染解决方案》在2006年12月获江苏省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

2007年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江苏赛区)“可一”杯金钥匙科技竞赛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08年陈倪雄、谢栋、蔡志钧3位同学作品《绿色环保小区建设》获2008年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优秀论文奖

2008年“尚德电力杯”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总决赛——中国青少年绿色创意竞赛2个个人三等奖,3个个人三等奖

该校学生每年在省市各级艺术、航模、体育比赛中都有几十名同学获奖,每年有几十名同学在全国、省级中学生奥林匹克数理化生竞赛中获奖

2008年,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中,该校学生获1个省一等奖,2个省二等奖,在全国级竞赛中又获1个三等奖;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团体金奖

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大赛,获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