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信息显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专业学费为5000元。
中央民族大学(MinzuUniversityof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鄂义太教授、校长陈理教授。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建校初至1966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4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3次接见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学校50周年校庆之际,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1999年、2004年先后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3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7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为2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19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王尧、张公瑾、牟钟鉴、胡振华、施正一、刘秉江、马跃、靡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薛达元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还常年聘有60多名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5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0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1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1人。学校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737人,其中本科生1131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067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3人(本校);本科生(含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54%。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2个国家的734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7.8万平方米,另规划新校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4亿元。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30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和《民族教育研究》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核心期刊。民族博物馆藏有3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的需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两大主题,实施特色兴校、质量立校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第一、内涵为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朝着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目标迈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