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宋朝科举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
”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
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
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
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
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
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
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
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
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
殿试后分三甲放榜
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
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
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
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
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