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基本原理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
人机工程学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这名称最早是由波兰学者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

“ergo”的意思是“出力、工作”,“nomics”表示“规律、法则”的意思,因此,Ergonomics的含义也就是“人出力的规律”或“人工作的规律”,也就是说,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规律问题
人机工程学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或“Human Factor Engineering”(人类因素工程学)
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或采用欧洲的名称,音译为“Ergonomics”,俄文音译名“Эргнотика”在我国,所用名称也各不相,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
为便于学科发展,统一名称很有必要,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简称“人机学”
“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并使之相互适应,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s)“人——机系统”,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
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
所以,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
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
人,这一分系统在看到(或听到,触到)显示器的显示时,就要决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
如果有必要调节时,即可通过人体的动作去进行操纵
整个人—机系统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工作
而环境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分系统的工作
可见,在人——机系统中,人同机器、环境的关系总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但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使整个人——机系统可靠、安全、高效,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设计人——机系统时就得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征与功能,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构成有机整体,达到生产和工作的最佳效果
人—机系统设计(Man-Machine systems design)人们要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就需要一定的机器或装置,但是有些机器或装置适合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人们工作起来就感到舒适和省力,效率高而且安全
而有些则不是这样
所以,在设计机器或装置时,要尽可能考虑人体的机能和人的心理特征,力求在人操纵机器时所接触的部位尽量符合人体的各种因素
须使人体骨架结构能够适应它,肌肉组织能够操纵它,精神系统能够控制它
同时,还须在使用这些机器或装置时,保证人体安全
如果这些目标达不到,那么,人们所有期望的结果—事故就很可能发生
人机工程学的这一基本思想是设计机器或作业空间时必须考虑的
一般来说,人—机系统的设计可分六个阶段,即:(1)调查研究;(2)编制设计任务书;(3)编制实施方案;(4)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模型的制作;(6)人—机系统的制作与鉴定
这些设计过程虽有先后次序之分,但各阶段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相互穿插进行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