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专创融合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科研与创新理念,突出“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流程、新案例”的“五新”教育,以创新问题和创新课题为切入点,建立1至2门安全工程专业“专创融合”课程,形成包括教案、讲稿、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教学文件
同时“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文件也可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
“导师制”创新创业团队: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对专业课程知识进行实践补充
学生“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跟随专业老师进入相关团队,在团队教师指导下,参与相关科研和创新能力训练
团队组织科学研讨、大学生论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活动
在每个团队内部,再组建若干小组
此举措可有效缓解学生和教师联系少、学习盲目性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制度与激励措施制定: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出台具体制度与激励政策
从立项开始对学生进行进度跟踪,设置定期与不定期的进度检查,以过程跟踪模式替代传统的结果检查模式,做到按规执行
同时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措施,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活力
代表院校:吉林建筑大学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视角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各高等教育机构工程教育专业培养质量的评估,具有国际认可度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可以提高各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竞争力,也是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行业特色发展、提高培养质量的探索过程
优化课程体系方面,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中的短板在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培养定位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内容繁多系统性不强;同时专业课程内容无法对接行业安全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处理方法
校企合作制度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高校平衡资源调配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安全工程企业专业课
由学校提供学习平台,企业提供在职导师进行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实际运用方面的讲解,使学生通过课堂准确的学习到行业安全专业知识,以企业专业课为导向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就业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提高高校的实验实践基础设施,以免修学分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同时,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进行实际的企业实践
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方面,安全工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需加强学校、企业、社会三者间的联系
将企业、社会对学校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作为持续改进的驱动力,学校通过企业、社会反馈的真实毕业生数据改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社会吸收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人才提供保证,促进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代表院校:中国民航大学 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培养模式1、服务社会需求,统筹两个标准,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立足中国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安全发展,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通过校友、行业协会与企业等深度调查分析,全面把握安全工程人才多样化需求,统筹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前瞻性设置矿山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业安全技术与管理等方向,明晰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素质、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能力等要求,重构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教师还应调查分析中国国家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产业结构改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国际化对安全生产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兄弟院校安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推进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全面理解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和专业认证标准要求,通过走访、座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听取工业企业、行业协会、校友、教师、学生、社会对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和能力要求的意见和建议
2、深化内涵发展,融合三个聚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要突出学生中心,坚持成效导向,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发展,聚力教师队伍发展、聚力教学条件保障、聚力教学资源建设并融合推进,以教师科研发展、教学发展和教学内生动力激发为目标,构建教师发展体系,推进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选拔教师到中国国外大学留学深造,引进优秀博士,鼓励教师获得安全工程执业注册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行业协会学术兼职
各大院校应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实际对接、科研平台与实践创新对接,完善政教协同、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学教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施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解决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3、聚焦学生能力,耦合四个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聚焦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开展实践系列教学研究与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翻转课堂、虚拟仿真等教学方法,逐步扩大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所占学时学分比例
精炼专业核心课程,将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案例转化为课程和教材内容,实现科研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实施教授和博士给本科生讲座,引导学生及时掌握学科领域新研究进展和成果;探索构建人才培养的深度联合机制,实践教学环节均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全程参与
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实施辅导员联系教学系制度,实行导师贯穿大学四年,指导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国际化意识
代表院校:湖南科技大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