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文献记载

活字印刷术文献记载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

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

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

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

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

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

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

毕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

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

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

这是毕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宋人周必大(1129~1204年)曾被封为济国公,老年时从沈括那里学来了毕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

他也做了一点小改动,把铁板改为铜板

铜板比铁板传热性好,易使粘药熔化

虽然铜板比铁板价格贵,但这对一个公爵来说就算不了什么

元代的姚枢(1201~1278)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

不过杨古造泥活字是用毕昇以后的宋人改进的技术,并不是毕昇原有的技术

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饶州推官,集磁户,造青磁《易经》一部

所谓青磁(活字)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烧成的陶活字

1718年山东泰安人徐志定制成陶活字,印《周易说略》

他将泥土煅烧后制成活字用以排版印书,采用的仍然是毕昇用过的方法

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因读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述的毕昇泥活字技术,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书的想法

他费时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

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

此后,他又印了许多书

20世纪60~70年代在泾县还发现了翟金生当年所制的泥活字数千枚的刻东西的印章

这些活字有大小五种型号

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昇的发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

1962年发现于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与杨古同时代的王祯(1271~1368年)创制了木活字

王祯是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

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

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 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

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

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

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

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

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

元代木活字印本书虽已失传,但当时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则有几百个流传下来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约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

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

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

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王祯以前,已有人用锡做活字

但锡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难,难于推广

公元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

铜活字印刷在清代进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200万个

1965年在浙江温州发现崇宁年间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本,字体大小不一,有个别字被横置,显然是活字本

1907年,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敦煌发现1300年的几百枚全套维吾尔文字母活字

1928年中国考古队在吐鲁番地区发现带汉字的维吾尔文活字印本

1322年,浙江奉化县尹马称德,用十万木活字,排印《大学衍义》

1490年,江苏无锡印书家华隧,用铜活字排印书籍千余卷

1574年,铜活字排印《太平御览》1000卷

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问会元》、《四友斋丛说》、《晏子春秋》、《小字录》、《栾城集》等

明代铜活字本包括《宋诸臣奏议》、《渭南文集》、《石湖居士集》、《曹子建集》、《蔡中郎文集》、《吴中水利通志》、《唐人集》、《玉台新咏》等

1725年,内府制造25万枚铜活字,排印64套《古今图书集成》,共32万余卷

1733年雍正诏令制木刻活字

二十五万余木刻活字,在一年内全部完成,排印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现存清代活字刊本还有《常州府志》、《近台记闻》、《无锡县志》、《精订纲鉴二十一史通俗衍义》、《红楼梦》、《万历野获篇》、《续资治通鉴长篇》、《学海类篇》、《南疆译史勘本》、《仙屏书屋初集》、《音学五书》、《琳琅秘室丛书》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