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电阻作用原理在显微镜下观察连接器接触件的表面,尽管镀金层十分光滑,则仍能观察到5-10微米的凸起部分
会看到插合的一对接触件的接触,并不整个接触面的接触,而是散布在接触面上一些点的接触
实际接触面必然小于理论接触面
根据表面光滑程度及接触压力大小,两者差距有的可达几千倍
实际接触面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真正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部分
即金属间无过渡电阻的接触微点,亦称接触斑点,它是由接触压力或热作用破坏界面膜后形成的
部分约占实际接触面积的5-10%
二是通过接触界面污染薄膜后相互接触的部分
因为任何金属都有返回原氧化物状态的倾向
实际上,在大气中不存在真正洁净的金属表面,即使很洁净的金属表面,一旦暴露在大气中,便会很快生成几微米的初期氧化膜层
例如铜只要2-3分钟,镍约30分钟,铝仅需2-3秒钟,其表面便可形成厚度约2微米的氧化膜层
即使特别稳定的贵金属金,由于它的表面能较高,其表面也会形成一层有机气体吸附膜
此外,大气中的尘埃等也会在接触件表面形成沉积膜
因而,从微观分析任何接触面都是一个污染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