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焊相关气体

熔焊相关气体1、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内充满大量气体

用酸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H2、H2O;用碱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CO2;埋弧焊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H2

焊接区内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为了保护焊接区域不受空气的侵入,人为地在焊接区域添加一层保护气体,如药皮中的造气剂(淀粉、木粉、大理石等)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气体保护焊所采用的保护气体(CO2气体、Ar气)等;其次是用潮湿的焊条或焊剂焊接时,析出的气体、保护不严而侵入的空气、焊丝和母材表面上的杂质(油污、铁锈、油漆等)受热产生的气体,以及金属和熔渣高温蒸发所产生的气体等

2、氮、氢、氧对焊缝金属的作用和影响⑴氮主要来自焊接区域周围的空气

手弧焊时,堆焊金属中约含有0.025%的氮

氮是提高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也是在焊缝中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氢主要来源于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药皮中的有机物,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污物(铁锈、油污)和空气中的水分等

各种焊接方法均使焊缝增氢,只是增氢的程度不同:手弧焊时用纤维素药皮焊条焊得的焊缝含氢量比母材高出70倍;只有采用低氢型焊条施焊时,焊缝的含氢量才比较低;而用CO2气体保护焊时,含氢量最低

氢使焊缝金属的塑性性严重下降,促使在焊接接头中产生气孔和延时裂纹,并且还会在拉伸试样的断面上形成白点

⑶氧主要来源于空气、药皮和焊剂中的氧化物、水分及焊接材料表面的氧化物

随着焊缝中含氧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和塑性会明显下降,还能引起金属的热脆、冷脆和时效硬化,并且也是焊缝中形成气孔(CO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进入焊缝金属中的氮、氢、氧都是属于有害的元素

3、对焊接区域要进行保护方法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侵入熔滴和熔池,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氮、氧含量

保护的方式有下列三种:⑴气体保护例如,气体保护焊时采用保护气体(CO2、H2、Ar)将焊接区域与空气隔离起来

⑵渣保护在熔池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熔渣使其与空气分开隔离,如电渣焊、埋弧焊

⑶气—渣联合保护利用保护气体和熔渣同时对熔化金属进行保护,如手弧焊

4、 减少焊缝金属中的含氧量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防止空气与熔化金属进行接触是控制焊缝金属中含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氧还可以通过许多其它渠道进入焊缝中,要彻底堵塞这些渠道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采取措施,对已进入熔化金属中的氧进行脱氧处理

5、焊缝金属常用的脱氧方法利用熔渣或焊芯(丝)金属与熔化金属相互作用进行脱氧,是焊缝金属常用的脱氧办法

⑴扩散脱氧当温度下降时,原先熔解于熔池中的FeO会不断地向熔渣进行扩散,从而使焊缝中的含氧量下降,这种脱氧方法称为扩散脱氧

如果熔渣中有强酸性氧化物SiO2、TiO2等,它们会与FeO生成复合物,其反应式为:(SiO2+FeO)= FeO·SiO2(TiO2+FeO)= FeO·TiO2反应的结果使熔渣中的自由FeO减少,这就使熔池金属中的[FeO]不断地向渣中扩散,焊缝金属中的含量因此得以减少

酸性熔渣(如焊条J422、焊剂HJK431熔化所成的熔渣)中含有较多量的SiO2、TiO,所以其脱氧方法主要是扩散脱氧

但是在焊接条件下,由于熔池冷却速度快,熔渣和液体金属相互作用的时间短,扩散脱氧进行得很不充分,因此用酸性焊条(剂)焊成的焊缝,其含氧量还比较高,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也比较低

6、用脱氧剂脱氧 在焊芯、药皮或焊丝中加入某种元素,使它本身在焊接过程中被氧化,从而保证被焊金属及其合金元素不被氧化或已被氧化的金属还原出来,这种用来脱氧的元素称为脱氧剂

常用的脱氧剂有碳、锰、硅、钛和铝

碱性焊条的脱氧剂以铁合金的形式加入到药皮中去,如锰铁、硅铁等

埋弧焊常采用合金焊丝,如H08MnA、H10MnSi等

用脱氧剂脱氧的效果比扩散脱氧好得多,所以用碱性焊条施焊的焊缝,其含氧量比用酸性焊条施焊时要低,塑性、韧性相应得到提高,因此碱性焊条常用来焊合金钢及重要的焊接结构

7、 减少焊缝金属中的含氢量方法减少焊缝金属中含氢量的常用措施有:1) 烘干焊条的焊剂;2) 清除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杂质并尽量使焊丝及焊件表面保持干燥;3) 在药皮和焊剂中加入适量的氟石(CaF2)、硅砂(SiO2),两者都具有较好的去氢效果;4) 焊后立即对焊件加热,进行后热处理;5) 采用低氢型焊条、超低氢型焊条和碱性焊剂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