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价值链链式效应产业价值链除了具有集群效应以外,还具有链式效应
这和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互为基础、相互依存、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链条有关
产业需要完整价值链,而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实现供给、生产、销售、服务的功能,从而保证该产业价值链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进而实现互补、互动、双赢

如果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供给、生产、销售、服务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动态自我调整的平衡状态,那么这个产业价值链就会很平稳地运行
但是一旦该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不能及时或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这个良性的循环就会被打破,从而引发上游企业或者下游企业不能正常运转
由于在多个产业价值链中,某些企业既可以是本产业价值链内的一个环节,又可以是其他产业价值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这种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而且不同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问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
这种链式效应主要表现在:1.促进了专业分工协作
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为前提的
没有分工,就无法区分相应的各个价值增值环节,也就没有价值链的存在
因为只有通过专业化分工,才能使价值链上的各部门充分发挥出各自所长,以达到让最终用户享受更具有价值的服务目标
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扩大价值增值流量;而协作是产业价值链中各个价值增值环节得以“链接”和连续的必要条件
现代工业的趋势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化,而产业价值链的链式效应可以促进分工
众所周知,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只承担与提供链条中某一环节的产品或者服务,这样,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了,分工越来越细,相应地也节约了成本
有些小企业只需要专心做好某一项工作即可
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产品的竞争力也就越来越强
同时,产业价值链中的专业化分工本身又具有“自我繁殖”能力
一是各行各业分工的内向发展,会为创造新的专业提供条件
产业价值链越长,技术上进行工序分解的可能性越大,垂直方向的劳动分工有可能加长,这样就能吸引众多企业聚集在一起
二是分工度会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
分工度的提高反过来使专业内的技术效率提高
分工的内向和外向发展相互影响,效率与分工度的交互影响,构成企业的自我繁殖特性
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之问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总是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比例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再是孤立的,它的企业行为会影响其他企业,它自身也会受到其他企业活动的影响,这样也促进了企业问的交流与协作
企业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进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
2.推动了技术进步
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各种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区别、相互依赖,一种产业的存在成为另一种产业发展的前提或结果,每一个产业只是产业系统中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由各个环节或片段联成一体就变成产业链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
一个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供各种产出,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
如果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首先取得了优势地位,使产品更新换代,那么它必然会要求上下游的企业能够提供符合它技术要求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提供更高级的技术支持,获得更好的服务
一般来讲,在产业链没有核心技术的中低端产业存在比较劣势,但占据产业链利润库中的份额较少
在产业链中技术创新能力强、掌握了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控制了关键链条环节的高端产业则具有比较优势,在产业链利润库中的份额占有绝对比例
因而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就要进行技术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产业延伸
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不断地进行链式创新,从而使整个产业价值链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首先发展起来的产业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越地位,利用规模巨大的单位成本降低,以及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同效应
技术创新又进一步引发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
无疑,产业价值链越长,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越发达,衍生企业也就越多,从而产业链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更强
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建立起一种远远大于单个企业点优势的竞争优势——链优势和群优势
这样,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不但能使创新符合需求而且能实现快速创新,并且与上下游环节协同,快速地将技术创新转换为产品,并快速有效地推向市场,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整条产业价值链及其各环节企业处于有利地位,真正实现多赢的局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