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展历史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展历史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埃德温·霍尔在实验中发现:一个通有电流的导体,若对它施加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电子运动的轨迹将产生偏转,而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导体两端产生电压

这个电磁输运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后来霍尔又发现:不加外磁场亦可观察到霍尔效应

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称为“反常霍尔效应”

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一直为科学家们高度关注,此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三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被发现,获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2年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被发现,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5年石墨烯中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被发现,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2007年又发现量子化自旋霍尔效应,获2012年欧洲物理学奖和2012陶行知儿童科学教育思想年美国物理学家巴克利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在该领域的又一个重大进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