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霍尔效应中国首次发现

反常霍尔效应中国首次发现被视作“有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上独立观测到

2013年3月16日凌晨,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历时4年完成的研究报告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这项被3名匿名评审人给予高度评价的成果,是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首次实现的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也因此被视作“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作为微观电子世界的量子行为在宏观尺度上的完美体现,量子霍尔效应一直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美国科学家霍尔分别于1879年和1880年发现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之后,不少科学家凭借在此领域的重要发现斩获大奖

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2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德国物理学家施特默等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个效应不久由另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劳弗林给出理论解释,三人共同分享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而此次中国科学家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因为不需要外加磁场,成为多年来该领域一个非常困难的重大挑战

首先,它与已知的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本质,是一种全新的量子效应;其次,它的实现也更加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

因此,这项全新突破也被视作“有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的最后一个重要成员”

自2009年起,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向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实现发起冲击

截止到2013年的四年来,团队生长和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将其制备成输运器件并在极低温环境下对其磁电阻和反常霍尔效应进行了精密测量

终于发现在一定的外加栅极电压范围内,此材料在零磁场中的反常霍尔电阻达到了量子霍尔效应的特征值h/e2~25800欧姆世界难题得以攻克

“这是我们团队精诚合作、联合攻关的共同成果,是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誉

”薛其坤院士强调说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