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曲线主要条件就这些现象背后有没有更一般经济学规律的问题,请教过一些美国著名学者
形成一些不很肯定,但慢慢走向定形的猜想:新经济(主要是体验经济)中出现稳定的向上需求曲线时,一般都同时伴以如下条件:第一,供给绝对或相对普遍过剩
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宏观经济不平衡引致微观行为变化,传统的办法是把牛奶往大海里倒,用经济危机来解决
凯恩斯发现战争是一种解决办法
巴塔耶则将凯恩斯理论微观化了
巴塔耶与众不同地认为,与供给匹配的正常需求,同与过剩的供给不匹配的需求,性质不同
对于后者,必然有一种宏观压力使之按照需求曲线向上的方式消费
据说老鼠会在种群密度超过种群生存极限时,采取集体自杀的方式调节到平衡所需的密度
按巴塔耶理论,在背后支配人类同样本能的,是负熵与环境的分布
当环境不能承载系统过高的负熵水平时,就会出现高能释放的要求
需求曲线向上,是系统高能释放的客观需要
巴塔耶认为战争是最大的用追涨杀跌方式解决需求不足的人类自我调控行为
原理很简单,战争,是一种需求代价越高越有人买单的集体“大采购”,是一种高能释放
同样,沃夫冈·拉茨勒《奢侈带来富足》与学生追歌星,都属于高能释放状态下的需求曲线向上
第二,需求结构从生存、发展,升级为自我实现
以往人们可能忽视了,需求曲线向上,与需求曲线向下,所面对的需求,在性质上可能不同
有一个发现:需求曲线向上的情况,大部分集中在需求性质属于自我实现的时候
自我实现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一类是追求高峰体验,又可细分为成瘾性社会体验(运动、竞技、搏彩),成瘾性自然体验(烟、酒),成瘾性个人体验(个人电脑游戏等),成瘾性艺术体验(流行歌星);一类是追求名利地位,为此讲排场、讲面子、讲身份;一类是追求艺术和时尚;一类是追求社会认同(红白喜事)……
凡是进入这个区间的,都可能出现追涨杀跌现象
当然,不一定同一种消费,都是同性质消费
比如,美国人买车与中国人买车,前者是作为代步工具,满足发展需求,因此需求曲线向下;后者可能是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因此需求曲线向上
有人可能说,消费者不是因为价格高,而是因为预期价格高的东西质量好,看中的是质量好
但就见过一位老板买车,先划定个高价空间,让司机随便决定买哪种车,但一定要进口的
结果买的是一辆进口B级车
花同样钱买国产车(有的与进口车的唯一区别只是把车轮拿下来到国内“组装”),可以买到质量、服务和档次都高一级的C级车
但老板很满意他的选择
越是发达社会、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接触向上需求曲线的机会越多
但并不是说,只要有条件,人的所有需求都会遵循向上的需求曲线
因为人的需求毕竟是多层次的,他有可能在买大白菜时,按照向下的需求曲线行事;但在为恋人买单时,按向上的需求曲线行事
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会由此散架,只是说,经济学也要区分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