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学派继承发展新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继承
首先,新凯恩斯学派坚持市场非连续出清假设,认为当市场上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以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其次,新凯恩斯学派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论和宏观经济政策有效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最后,新凯恩斯学派认为非自愿失业是现实地存在的,资本主义体系不可能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超额劳动供给,这与凯恩斯主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新凯恩斯学派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一些重要理论支柱,但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复归,而是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尤其是吸收了新自由主义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纳入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了凯恩斯主义总供给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用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代替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概念

并且,作为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突破,他们始终坚持从单个经济当事人各自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出发,来解释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形成的微观方面的原因和机制
新凯恩斯学派建立了很多模型来解释价格粘性形成的微观经济机理
这些众多的模型包括劳动市场模型、商品市场模型、资本市场模型和经济周期模型等
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从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中去寻找价格粘性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新凯恩斯学派对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分析,构成了他们重建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的主要内容
新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大市场理论”上
新凯恩斯学派以工资粘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劳动市场模型,形成劳动市场理论
它克服了凯恩斯主义在考察工资刚性和失业问题时几乎不讨论劳动市场从而使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弱点,高度重视劳动市场问题,多侧面地探讨了工资粘性和失业的原因,在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提出隐含合同论、失业滞后论和效率工资等新的劳动理论,阐释劳动市场失灵,较好地解释了“滞胀”现象
新凯恩斯学派运用价格粘性理论分析了产品市场非连续出清的形成机制,建立产品市场模型,说明了厂商定价行为和消费者心理因素及其行为对价格粘性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产品市场非均衡现象
在信贷市场理论中,新凯恩斯学派运用信用配给理论指出,由于信贷市场中信息是非对称的,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同时起作用,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态,导致市场机制失灵,通过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灵,从而论证了政府对信贷市场干预的有效性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