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神舟十四号

神舟飞船神舟十四号基本信息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由陈冬担任指令长 

主要任务1.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2.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3.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4.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神舟十四号乘组将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在这期间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他们将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测试,气闸舱出舱相关功能测试等工作;将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14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开展高微柜悬浮实验系统柜内磁悬浮实验、高微柜悬浮实验系统柜内喷气悬浮实验、无容器柜材料科学实验、医学样本处理和分析项目等 

出差十天

2022年6月16日,3名航天员已出差十天,在太空中做的主要工作:建立驻留环境、微生物采样工作、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任务意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 ,也是神舟十三号的应急救援飞船,于2021年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创造了待命长达7个月的纪录

进入空间站时代,无论是长二F运载火箭,还是神舟载人飞船均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的能力

所以,在神舟十四号发射之前,神舟十五号也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做好了准备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

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

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飞行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见证并推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越建越大”,推动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并转入在轨运营阶段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