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ium III核心介绍

Pentium III核心介绍Katmai原先的版本Katmai与Pentium Ⅱ非常相似(均使用0.25μm制程),唯一的差别是加入了SSE,以及改进一级缓存控制器(导致比后来Pentium Ⅱ好的稍微效能改进),依旧使用半速512K二级缓存

首次推出的速度是450和500MHz

两个更多的版本是:550 MHz于1999年5月17日推出;600MHz于1999年8月2日推出

在1999年9月27日,Intel推出533B和600B的版本,分别是533/600MHz,但是使用的是133MHz前端总线,而先前的其它是使用100MHz

Katmai使用与Pentium Ⅱ相同的插槽设计(Slot1)

Coppermine从第二个版本Coppermine(铜矿)开始普遍采用了新的Socket 370(FC-PGA)接口,由于使用了0.18μm制程,INTEL能够在CPU芯片内集成了低延迟性全速256KB第二级缓存,在AMD Athlon处理器的竞争压力下,Intel重作芯片内部的设计,最后修正了广知的指令管线拖延问题

这个结果是使处理指令的效能增加了卓越的30%, 相比Katmai的效能有了极大的进步

初期Pentium Ⅲ Copermine执行速度为500、533、550、600、650、667、600和733MHz,于1999年10月25日推出

从1999年12月到2000年5月,英特尔共推出了速度为750、800、850、866、900、933、1000MHz(1GHz)的Pentium Ⅲ

其中一些版本使用了性能更好的133MHz外频

为了区别于外频100MHz的Pentium Ⅲ,外频133MHz的版本后缀为EB

在频率大战中首度落后的INTEL,于2000年中期推出1.13GHz的版本,但是被发现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最终全部召回

设计缺陷是由于整合到内部的缓存无法在1GHz以上的速度运作引起某些应用锁死

这让英特尔花费了至少6个月来解决,于2001年推出1.1和1.13GHz的版本

Pentium Ⅲ Copermine 1.13G 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作“铜渣”

Coppermine-TFC-PGA2封装的Coppermine CPU针脚与Coppermine不同,因此无法与FC-PGA主板兼容

Tualatin最后一个版本Tualatin只是实际上英特尔的0.13μm制程试验

这时的INTEL已经树立起Pentium 4的主流市场地位

这使得Tualatin成为了一现的昙花

Pentium Ⅲ Tualatin是在2001年至2002年早期推出,主频分别为1.0、1.13、1.2、1.26、1.33和1.4 GHz,同样采用了256K二级缓存

但由于使用FC-PGA2封装而无法与之前的主板兼容

但INTEL随即发现Pentium Ⅲ Tualatin拥有较同主频Pentium 4更为优秀的性能

为了不重蹈先前低端的Celeron与主流的Pentium Ⅱ 相抗衡的覆辙,因此Tualatin的最高主频止步于1.4 GHz,也就是Pentium 4刚推出的频率

但后来使用相同架构的Pentium M主频达到了1.7GHz

针对桌面市场的Tualatin产量很少,大部分Tualatin特别是512KB二级缓存的衍生版本(称为 Pentium Ⅲ-S)用于服务器市场

Tualatin核心是以俄勒冈地区的Tualatin谷和Tualatin河来命名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