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

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

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治疗(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

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

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

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

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

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

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

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

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

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

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

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

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

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

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自身免疫而使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

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

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

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

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

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

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

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3.蛋白质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

占总热量的12%~15%

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

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

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

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

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

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以植物油为主,更有利于控制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参考资料1  周春燕 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117-118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医学发展到今天,糖尿病仍是一种可以控制但不能根治的疾病,而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胰岛素几乎是人体内惟一的降糖激素,而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不足,这就导致人体血糖升高

如果摄取的食物过多,餐后血糖就会陡然上升,给本来已经疲惫的胰岛β细胞增加负担

而且部分由于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患...任巧华主任医师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来自:百科名医网糖尿病相关知识几大误区答疑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所影响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原因是人体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胰岛素缺乏)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科进行临床诊疗和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赵志刚主任医师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来自:百科名医网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强调规律生活?在糖尿病治疗中,“生活规律”非常重要

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用药、监测等都要规律化,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也要有规律,有并发证的患者更要戒除相应的不良生活方式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