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同中国

瑞典同中国双边政治关系1950年1月14日,瑞典承认新中国,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同年,两国互派大使,耿飚为中国驻瑞典首任大使

建交后,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中瑞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得到长足发展

1957年,两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

两国建有经贸联委会机制,迄今共举行20次会议

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稳定发展,两国互为在亚洲和北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

2021年中瑞双边贸易额2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其中,中方出口额110.3亿美元、同比增长31.9%,进口额99亿美元、同比增长4.1%

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瑞全行业直接投资额约112亿美元

瑞典重视开拓中国市场

截至2021年底,瑞对华投资项目1801个,实际使用58.9亿美元

瑞在华主要企业有: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斯凯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爱立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宜家家居公司等

 在文化、科技、教育与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中国并举办文化活动

2010年两国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2年,两国以互换照会形式确认在瑞典设立中国文化中心

2015年,瑞典国家交响乐团来华巡演

2016年,中国文化中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成

中国已连续多年在瑞举办“欢乐春节”活动

此外,中国乒乓球、速滑、田径等各类运动队也多次访瑞

中瑞科技交流始于上世纪70年代

1978年中瑞成立了科技合作混委会(司局级),1981年中瑞签订科技合作议定书

1992年,中国为瑞典搭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弗利亚”号

目前双方科技合作已扩大到通讯、环保、医药、农林、宇航等20多个领域的80多个项目

自1980年起,瑞典为中国培训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约2000多人

2007年9月,中瑞科技联委会第一次会议和 “中国—瑞典科技周”在京举行

2012年国开行设立10亿欧元中瑞创新合作专项贷款;中瑞合作举办“绿色创新论坛”;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成立

2018年,瑞典政府发布加强对华创新科研合作研究报告

2022年1月,中瑞科技联委会第6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

中瑞1964年起正式交换留学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教育领域的交往增多

两国签有《关于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

2018年,两国教育部举行首次教育政策对话会

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瑞有公派和自费留学生约7820名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瑞军事交流起步较早

上世纪50年代,中瑞军方开始接触

 领事关系1996年瑞在上海开设总领馆

1997年中国在瑞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开设总领馆

1997年双方就瑞保留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领馆达成协议并换文

2002年11月瑞在广州开设总领馆

2009年11月,因财政原因,瑞关闭驻广州总领馆

目前,瑞典在上海和香港设有总领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