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称不守恒定律不对称原理

宇称不守恒定律不对称原理杨振宁教授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并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对称性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而对称性的破坏才使得它们显示出各自的特性

如同建筑和图案一样,只有对称而没有它的破坏,看上去虽然很规则,但同时显得单调和呆板

只有基本上对称而又不完全对称才构成美的建筑和图案

大自然正是这样的建筑师

当大自然构造像DNA这样的大分子时,总是遵循复制的原则,将分子按照对称的螺旋结构联接在一起,而构成螺旋形结构的空间排列是全同的

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对精确对称性的细微的偏离就会在大分子单位的排列次序上产生新的可能性,从而使得那些更便于复制的样式更快地发展,形成了发育的过程

因此,对称性的破坏是事物不断发展进化,变得丰富多彩的原因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亲密合作是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

杨振宁对此回忆说:我1948年6月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大学度过了那一年的夏天

秋后,我返回芝加哥大学,被聘为物理系的讲师

我一边教课,一边继续做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研究

1948年尾,李政道和我合作研究衰变及俘获,发现这些相互作用与衰变具有非常相似的强度

李政道1946年秋到芝加哥大学当研究生

我俩早些时候在中国或许见过面,然而,只是到了芝加哥才真正彼此相识

我发现他才华出众,刻苦用功

我们相处得颇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我长他几岁,又先他几年当研究生,便尽力帮助他

后来,费米做了他的学位论文导师,但他总是转而向我寻求指导

因此,在芝加哥的岁月里,事实上我倒成了他的物理老师

1953年,李政道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为了继续合作,我们订立了相互访问的制度

我每周抽一天时间去哥伦比亚,他则每周抽一天到普林斯顿或布鲁克海文来

这种例行互访保持了6年

而这段时间我们的兴趣有时在基本粒子理论方面,有时则在统计力学方面

这是一种非常富有成果的合作,比我同其他人的合作更深入广泛

这些年里,我们彼此相互了解得如此之深,以致看来甚至能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

但是在气质、感受和趣味等诸方面,我们又很不相同,这些差异对我们的合作有所裨益

我们的交往始于1946年,这种交往是亲密的,它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关心

接着,迎来了1957年,以及我们的成功(双双获得诺贝尔奖)

在我同李政道做朋友的16年间,我对他就像一位兄长

这种合作对物理学的贡献良多,人们对此感到艳羡

李政道自己也断言,这种合作对他的事业和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