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历史变革中国清朝末年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章,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
这是课程标准的雏型
1912年 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高中课程标准最新版是2017版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
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